写在【宁城抗日英雄谱】收篇之际

2022/08/12  浏览量:   作者:项晓晖  来源:宁城县老促会 《昨日再现》栏目组

今年春天,宁城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耿志民和我谈起他和宁城老促会的红色事业。这是一位心揣光荣和梦想的老党员、老干部。在宁城,他为党兢兢业业工作了43年。二线后,为了宁城这片红色的土地,他又在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的职位上坚定执着地走过了15年。15年来,宁城县老促会被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评为“全国先进老促会”;15年来,他先后被中国老促会授予“老区宣传工作特殊贡献奖章”和“老区建设工作特殊贡献奖章”;15年来,他带领宁城老促会这个优秀的群体抢救挖掘了宁城土地上第一个峰水山党支部,第一个麓北抗日游击队,第一个狼牙山式的塞外英雄群体,“9.18”事变后,第一位牺牲在抗日前线的中国新闻记者陈子实;力促高桥、峰水山党支部的史料改编成剧目《烽火宁城》和《忠诚》搬上舞台,其中《忠诚》剧目获自治区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推动自治区党史研究室拍摄了五集电视专题片“红旗插在承平宁”;协助修建了英雄广场和烈士纪念馆等,让无数牺牲在宁城土地上的英灵们得以安息;让王汉三、陈子实、裴文和、丙丁火、杨秀章等一批抗日英雄的后代们延续起前辈的精神并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温暖……

那是一个乍暖还寒的日子,外面,丝丝寒风拍打着窗棂;屋内,他火一样的热情感染着我。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经常在语文课本和一些课外读物中读到亦或在露天电影院里看到过抗日英雄的故事,譬如“狼牙山五壮士”、“抗日小英雄雨来”、“平原游击队”等等,那些崇高而又伟大的英雄们在我的心中神圣而遥远。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的聆听家乡土地上的英雄故事,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们一拍即合,以平台的方式把这些红色宁城的故事讲述给更多的人们听,就这样,2022年的清明节,我们以《红色宁城.抗日英雄谱》为题开始了第一个篇章的系列报道。从4月5日开播到今天,4个多月128天的时间里,我们报道了为抗日战争胜利而牺牲在宁城土地上的14位抗日先烈和一位链接在英雄大金沟的和平年代英烈魏志尧。在倾听与倾诉间,穿越79年光阴,我们就以这种方式完成了与英烈们的精神会面和心灵对接。这是一段神圣的穿越,如果说79年前英雄们的壮举是一段红色之旅的话,那么今天我们的文字当属是一段追随之旅,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悲壮与感动。

起初,我们只是几个人在做,但是随着英雄事迹报道的深入和累加,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我们的阵营之中,他们中间有经常为我平台供稿的宁城文学创作者、朗读者;有“永远的罕中”学子创作团队;更有被英烈事迹感动而全新加盟的、从未谋面的网络终端的陌生读者们…

隔着屏幕我们共同为英雄的话题互动着、感怀着,共同的情感让我们渐渐融为一体。从追忆腥风血雨的壮烈年代到展望岁月静好的幸福今天;从慷慨悲歌的壮烈诗行到情义绵长的深情诵读,作为编辑,我每天在整理提交后台留言时都被洗礼着、感动着。那每一段从心出发的文字,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我,我是生活在一片特殊的土地上,这里叫红色宁城,骄傲属于我们,幸福属于我们,责任更属于我们。

在这里,深切感谢活动发起者——宁城革命老区建设促会耿志民会长;感谢始终为每一期节目的推出而持之以恒、毫不懈怠的奔波、采制的红色志愿者李凤忠主任;感谢烈士事迹编写、整理、校正的骞国安老师;感谢为烈士事迹鲜活再现而制作音频的王志忠、王玉萍、邓晓亮、格日乐老师还有尚在读中学的下一代年轻人李梦儒小妹妹;更要感谢网络终端每天关注、转发的读者们。

倾听与倾诉,是一场双向奔赴的过程。《红色宁城》之“抗日英雄谱”的报道仅仅是宁城革命英烈故事的冰山一角,据资料统计,在宁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土地革命及和平建设年代里,宁城儿女和在宁城土地上牺牲的英烈有999名,他们是宁城人民永远不能忘却的红色记忆,我们将在接下来的栏目里陆续推出《红色宁城》之“名战役”篇、“英雄”篇,我们渴望且需要大家一如既往的关注!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习近平语)”不负英烈所愿,不忘初心之行,让红色宁城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遍地繁华,山河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