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深情 主动作为 竭尽全力 为老区发展做贡献

宁城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2021/11/29  浏览量:     

   宁城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宁城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平宁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宁城人民与日伪反动派进行了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为革命的胜利和民族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宁城县就被中央人民政府认定为革命老区。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曾到宁城访问,将党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和毛泽东主席的亲切关怀送到了宁城人民心中。

   宁城县老区建设促进会自2007年4月份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搞调研,提建议,抓宣传、促落实,当配角,办实事的办会理念,在“促”字上下功夫,做文章,满怀深情,主动作为,竭尽全力为老区发展做贡献。发挥了参谋助手、纽带桥梁和拾遗补缺的作用,为促进宁城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上级老促会和县委、县政府的肯定,也受到了老区干部群众的真心赞誉。被评为全国先进老促会和自治区革命老区建设先进单位。

   一、深入开展调研工作,为老区发展鼓与呼

   老促会成立8年来,我们走访了全县的所有老区村。于2007年和2010年集中搞了两次规模较大的调研活动,每次调研都有侧重点。全面掌握了全县77个老区村的自然状况、四通情况、人均收入情况、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情况、急需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情况。对每个村的情况都建立了档案,做到了情况明、底数清。在2007年的调研时了解到我县原来的马架子、王营子、石佛三个老区乡由于与其他乡镇合并,没有列入自治区的通乡油路计划,对此,向自治区老促会做了专题汇报,提出了对这三个原老区乡仍按建制乡对待,列入通乡油路计划的建议。自治区老促会将这个项目列入2008年的1号工程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终于使小城子至王营子、大城子至马架子、西三家至石佛三条通乡油路建设列入自治区计划并予以实施。2011年会同县扶贫办(老区办)认真组织了自治区老促会在全区开展的革命老区百日调研活动,历时三个多月,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向县委、县政府,自治区老促会提交了近万字的调研报告,提出了22条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自治区老促会、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有一些意见和建议纳入了自治区老促会提交给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中国老促会的总体报告之中。这两年我们还就老区新农村建设、关于应该享受国家老区转移支付资金政策、将散葬烈士遗骸并入烈士陵园安葬、红色旅游、红色文化建设、革命历史纪念馆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向自治区扶贫办、自治区老促会、县委、政府和有关乡镇、部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都引起了高度重视。这些建议有的已经得到了落实,有的正在落实之中。

   二、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增加老区农民收入

   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重中之重来抓。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与县扶贫办(老区办)共同调研、共同落实、共同督查、共同验收的原则,保证了老区转移支付资金全部用于老区村。根据我县革命老区村多数地处西部和西南部山区的具体情况,把“一村一品”项目重点放在食用菌和林果两个产业上。2009年至2015年7年间全县共投入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3500万元,带动老区乡镇村和群众投入近亿元,在56个老区村实施了“一村一品”工程,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高桥村是著名的老区村,威震冀东和热河的抗日英雄高桥就牺牲在这个村。2007年以前这个村是全县典型的贫困村。2007年支持这个村开始发展食用菌产业,到目前全村食用菌种植已经发展到97户、103个棚。生产规模达到97万袋,实现年总收入46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3300元。2011年新栽植寒富苹果1020亩,总面积达到1244亩,2016年后预计年收入可达到50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可增加3500元以上。2014年高桥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500元,比2007年增长5倍多。在革命老区黑里河镇的22个村投入老区转移支付资金1000万元,彩票公益金和扶贫资金600万元,镇村和群众投资5000多万元,实施了食用菌产业项目,建设的年产60万袋—80万袋的食用菌小区32个,实现了村村都有食用菌小区。目前黑里河镇已经达到年产食用菌3000多万袋,按每袋纯收入3元计算,总收入为9000多万元。全镇26500口人,人均增收3500多元,占全镇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食用菌小区还安排剩余劳力2000多人,人均年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全镇人均增收750元。食用菌产业真正成为黑里河镇老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革命老区小城子镇的林果产业是革命老区彩票公益项目资金、连片开发扶贫项目资金和老区转移支付资金的扶持重点,推动了这个镇林果产业的迅猛发展,全镇现已栽植优质苹果2.4万亩,加上南国梨、梨枣等,林果面积已达到3.5万亩,实现了人均一亩果树。待全部到盛果期 ,全镇人均纯收入可增加5000多元。实践证明“一村一品”是老区农民增收的“灵丹妙药” ,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是老区脱贫的药引子,致富的发酵剂。

   三、组织“村企结对”共建活动,协调各方为老区办实事

   精心组织了“村企结对”共建活动,活动中全县有68个企业与68个老区村结成对子进行帮扶,占老区村总数的88%。帮扶企业累计投入现金580多万元。投入机械、物资、设备折合资金400多万元。为老区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有力的推动了老区的新农村建设。

   一直把组织协调社会各界为老区办实事、办好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放下架子,舍得面子,抓住机会,积极工作,利用各种资源帮助老区发展和建设。先后组织协调县移动通讯公司、联通公司为革命老区八家村、小梁子村、高桥村建设了通讯基站,解决了通讯难的问题;协调医疗部门组织了到老区送医送药活动;协调农牧系统组织了送科技到老区活动;协调动员县环保局、卫生局、统计局等单位和企业投资7万元为小梁子村建设了村卫生所、兽医站、商店;协调明达公司、东方万旗公司、国税局、工商联等单位和企业筹资40多万元为高桥村、小梁子村建设了8座石拱桥,改善了出行条件。协调县农电局投资50多万元为丛杖子村进行了高低压线路改造,使这个村的日光温室小区用电和1000多亩耕地的灌溉用电有了保障。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由我们协调组织全县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为老区捐款捐物、修路建桥、建村部、卫生室、文化活动室、送医送药等,累计投资达600多万元。

   四、加强老区宣传工作,助推老区加快发展

   在老区宣传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一)组织编写了三本反映宁城革命老区历史的书籍。发行了《红色宁城—宁城革命老区历史图文集》;2015年组织编写了《红色宁城—宁城革命老军人风采录》,已经付印。(二)举办图片展。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65周年之际举办了《关爱老区 服务老区 建设老区》大型图片展,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图片展和书画展已经筹划就绪。(三)促成了反映宁城地区抗日历史的大型现代革命历史评剧《烽火宁城》排演成功,参加了自治区草原文化节的全区巡演,好评如潮。(四)参与了自治区党史办、自治区组织部、自治区广电厅、赤峰市广电局、唐山广电局拍摄的《红旗插在承平宁》《高桥》《红山英魂》《六十年的守望》等电视专题片、纪录片的拍摄。配合各级电视台拍摄的一些新闻节目在中央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及市、县电视台播放。(五)新闻媒体宣传。在《宁城报》开辟了“老区史话”,在《宁城发展论坛》开辟了“老区史路”专栏,发表介绍宁城老区历史的文章50多篇。这些年来在各级报纸、电台、电视台、刊物发表和播出的稿件近220篇。(六)加强了与唐山、承德、平泉等地老促会和革命历史研究人员的联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联谊活动,组织了唐山车友宁城老区行活动、唐山的革命烈士子女来宁城祭奠革命烈士活动、宁城老区师生到唐山体验生活活动、唐山各界人士为老区小学更新课桌椅、赠送图书及资助老区贫困学生活动。

   (宁城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2010 年 9 月,宁城县委、县政府授予:宁城县老促会第六次全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0年11月28日,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 20 周年总结表彰大会组委会授予:宁城县老促会“全国先进老促会”。2011年12月,《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奖励赤峰市第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决定》由宁城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组织编纂、耿志民主编的《宁城革命老区史》获“赤峰市第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2015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老促会授予:宁城县老促会“革命老区建设先进单位”。2016年8月,《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奖励赤峰市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决定》由宁城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组织编纂、耿志民主编的《红色宁城 - 宁城革命历史图文集》获“赤峰市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三等奖”。2018年7月,赤峰市老促会授予宁城县老促会为“服务老区突出贡献奖”。2019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老促会授予:宁城县老促会“革命老区宣传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