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老促会集中宣传革命烈士英雄事迹

2020/09/30  浏览量:     

  9月30日“革命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内蒙古赤峰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和赤峰日报社联合编创赤峰日报《烈士纪念日特刊》,专版突出“继承先烈遗志弘扬先烈精神 建设美丽幸福的赤峰”主题,重点介绍赤峰市革命老区、革命历程和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丰功伟绩,用这种方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的指示,以期达到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强固根本,激励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贡献。

  赤峰市是经国家和自治区审核确认的革命老区,市内的宁城县、喀喇沁旗于195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政部确认为老革命根据地县,1979年、1985年又经辽宁省革委会、内蒙古政府审定,报国家民政部备案;敖汉旗、松山区、克什克腾旗于2011年经自治区政府审定确认为革命老区县。同全国一样,赤峰市革命老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史诗,在这片广袤的红色热土上树立了一坐坐不朽的丰碑。早在建党初期,韩麟符、德勒格尔等一批蒙汉进步青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赤峰地区最早的党组织,并在中共北方区委、中共顺直省委、内蒙古特委、热河工委、赤峰支部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抗日战争时期,赤峰革命老区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平宁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赤峰的各族人民浴血奋战,打击日寇,守卫了祖国北疆的大片国土;抗战胜利后,赤峰革命老区曾是冀察热辽中央分局所在地,成为人民军队可靠的后方基地,有力地支援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全国解放,积极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的筹建,维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和统一。赤峰地区的各族人民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都以高昂的革命热情积极参与,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烈。在战争年代,赤峰地区共有8万多名热血青年参军参战,全地区扩兵两个骑兵师、7个步兵团,并组织了28万民工支前,有7162名英雄儿女捐躯疆场,烈士人数占到自治区的1/3。赤峰子弟兵在抗日战争和著名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以及许多战斗中留下了深深足迹,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

  从1947年7月乌丹地委、专署决定在乌丹修建烈士纪念塔开始,各旗县均陆续建起烈士纪念塔和烈士陵园。现统计,经整合后,全市革命烈士陵园(墓、碑)等纪念设施为78处。

  1951年9月建成的徐汉林烈士纪念碑系由乌兰夫题写碑文“徐汉林烈土永垂不朽”。1992年移至南山的赤峰革命烈士陵园,烈士陵园门匾由萧克将军题写。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赤峰各族人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长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纪念革命烈士活动,全市有200余处革命历史遗址遗迹被各级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保证了红色基因赓续传承,继承发扬光大了革命传统和革命先烈的光荣精神,为赤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巨大的精神支持和政治保证。

  赤峰日报《烈士纪念日特刊》专版介绍了赤峰地区九位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韩麟符、赤峰地区早期革命者—德勒格尔、抗日英雄—高桥、宁城柳条沟战斗十八勇士英勇就义、三区队五十壮士跳崖、在抗日战争中第一位殉国的中国华侨新闻记者—陈子实、战斗英雄—徐汉林、抗美援朝战斗英雄—麻俊坤、一等功臣—孟和达来。九位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字字流淌着红色血脉、催生着革命激情,他们是赤峰市7000余名革命烈士的一部分,他们的事迹展现的是所有革命烈士爱国、爱党、爱人民、不屈不挠、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是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进取的源泉动力。烈士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他们的精神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赤峰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