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弘扬老区精神 奋斗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

2022/10/28  浏览量:   作者:赤峰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副会长于天慧  

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的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为了这一事业,无数先辈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我们心中永远铭记着他们的奉献和牺牲。”伟大建党精神孕育、生长、发展而形成的老区精神纳入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传承弘扬老区精神的伟大意义和时代价值, 老区精神已成为全社会的精神支柱之一,这是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厚爱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的充分体现,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充分肯定了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的重大牺牲和奉献,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传承弘扬老区精神的伟大意义和时代价值,是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加快老区建设发展的巨大动力,是积极发挥老促会职能作用、扎实做好老区工作的传家宝。

      中国老促会会长支树平同志指出,老区精神是是革命老区的“魂”,宣传践行老区精神是老促会工作的“本”,是老促会人的“责”。作为老促会人,我们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好老区精神的擎旗者、传承人。长期以来,全国各地老促会围绕宣传“老区精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2016年的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会议上,概括提出了以“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为主要内容的老区精神,在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强大力量、助力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开展弘扬老区精神的宣传工作,要始终坚持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老区精神的宣传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与学好用好《革命老区发展史》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一脉相承、融汇贯通、扎实有效。作为以全心全意为老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老区建设促进会,在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时代,肩负着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积极奉献老区人民的责任使命,需要进一步大力传承弘扬老区精神,努力推进党和国家关心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努力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努力成为老区人民的贴心人。当前,要结合实践传承弘扬老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积极适应老区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内涵和外延的新特点、新标准、新要求,扎实做好面向老区开展的宣传、调研、帮扶等工作,争取有的放矢有所作为,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要把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望,作出更大成绩和贡献。革命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在一片片红色热土上,中国共产党带领老区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爱党信党、无私奉献、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求真务实、休戚与共”光荣的老区精神。老区精神如一座耸立的精神高峰,丰满而厚重,生动而鲜活,是党和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是革命斗争年代的制胜法宝,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激励和引领作用,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仍然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哺育、滋养了一代代中华儿女。

       1.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革命老区安徽金寨时深有感触地指出:“老区人民对党无限忠诚、无比热爱。老区精神积淀着红色基因。”回顾历史可以看到,老区革命史首先是老区人民爱党信党、铁心向党、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历史。在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老区的百姓自从了解了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信仰主张,就认定只要跟着共产党、毛主席,就能翻身得解放,就有好日子过。所以他们把党看作是大救星,把人民军队当作自己的子弟兵,横下一条心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打天下,义无反顾、前赴后继。老区人民信党爱党、对党忠诚的这种真挚情感融入血液、深入骨髓,成为难以磨灭的基因底色。了解了这一点,就能理解为什么赤峰革命老区能够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由星星之火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承平宁抗日根据地,成为冀察热辽解放区,成为辽沈战役的后方基地,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可靠后方;就能理解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赤峰为什么能有8万多热血青年参军参战,28万人民群众支援前线,7199名英雄儿女捐躯疆场英勇牺牲等。

在革命老区宁城县裴文和、杨志、李文彪等人从1938年开始有目的地寻找中国共产党,1940年7月,他们在长城沿线的青龙县与中共冀东地下党员李青山结识,裴文和等人成长为抗日积极分子。到关内参观学习参加培训,于12月回到宁城地区,在黑里河范杖子村建立起承平宁地区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路北抗日游击队,裴文和任队长,李青山任副队长兼指导员,多支抗日游击队也由此诞生。在中共承平宁联合县工委的领导及所派出的武工队指导下,三座店乌苏台洼峰水山村农民杨秀章、任中善、金宝善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建立了宁城地区第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点燃了宁城抗日烽火,为配合武工队开展抗日战争,发动农民群众,瓦解日伪统治,进行了艰苦卓绝斗争。喀喇沁旗大西沟门村农会主任霍进祥,积极参加减租反霸斗争,以满腔的革命热情投人到恢复生产、缴送公粮、拥军支前的洪流中,人人都称赞他是一心为党,一心为民的好农会主任。1947年1月9日凌晨,被国民党的扫荡部队抓住,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霍进祥毫不畏惧,面对皮鞭起落、冰渣四溅、血肉横飞,英雄霍进祥,始终昂起头,怒视敌人,嘴里不停地说:“就是共产党好、八路军好!……”从下午到深夜,霍进祥已体无完肤,不能说话,大树下鲜血和着冰水冻了厚厚的一层。1947年1月10日凌晨3时,赤诚的心停止了跳动。克什克腾旗牛头沟村妇救会主任唐桂芝,1945年她投身革命队伍,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7月,200多名武装土匪,偷袭了原经棚县六区政府,包围了区公所。唐桂芝和几名农会干部为了保护军粮,掩护群众,不幸落入敌匪魔掌,唐桂芝在匪徒毒刑拷打面前,坚贞不屈。7月29日,凶残的敌人将唐桂芝杀害了。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只走过了26年的人生历程,然而却做出了使敌人丧胆,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不平凡的业绩。人民政府授予她“革命烈士”光荣称号。

       2.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在革命斗争的年代,抗日战争年代,解放战争年代,赤峰市林西县不足9万人口的小县城就有八千子弟兵奔赴全国解放战场。敖汉旗人民在解放战争中尤其是辽沈战役中付出了巨大牺牲,有近2000多名热血男儿为国捐躯,能够查询到有姓名记载的牺牲革命烈士就有1655人,其中排级干部达115人,仅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敖汉子弟兵就有16255人参战。赤峰市松山区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民主政府的领导下,翻身做了主人,他们积极参军参战,缝制军鞋、军袜、被褥等物资,支援解放战争,为建立和巩固东北革命根据地,为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乃至全国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仅解放战争时期,全区就出动担架 2800余副,支前群众达 16000余人。有1.2万多名优秀儿女奔赴疆场,有570多名热血男儿为国捐躯。

踊跃参军参战,全力开展支前,开展武装斗争,积极参与根据地建设……老区人民点点滴滴的无私奉献,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贡献着无穷力量。

这种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1950年9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军英雄模范代表会议。赤峰郭俊卿、马春雨等人参加了大会,并光荣地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合影。他们战斗事迹被编成连环画册在人民中广为宣传。他们是赤峰人民的骄傲,他们的革命精神鼓舞了赤峰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奋勇前进。

在建国初期合作化运动中,阿旗韩步贵等11户农民在互助组的基础上办起了初级农业合作社,在内蒙古自治区起了表率作用。1952年,巴林左旗的任子厚和克什克腾旗宋玉德也办起了农业生产合作社。1954年,热河省人民政府批准赤峰县小西牛波罗村赵斌、敖汉旗下树林子村试办“五三”和“五星”两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克什克腾旗达来诺日苏木本布台嘎查女共产党员花拉首先创办了第一个牧业互助组。1952年,翁牛特旗在阿什罕努图克建立了乌兰教都根登、乌兰奎海两个牧业社;1954年,巴林右旗在白音汗努图克建了红旗牧业社。直至到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些地区,这些农牧民的骨干,在走共同富裕之路、走集体化道路都发挥了领头、模范作用。

万千忠骨,万千热血。历史和人民都不会忘记这些红色大地上发生的伟大故事。

        3.不屈不挠、勇于胜利的英雄气概

在革命战争年代,根据地环境十分艰苦,生存十分艰难,战斗非常残酷,牺牲也无比惨重,但老区军民经受住了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表现出了视死如归、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英勇顽强、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在承平宁抗日根据地,面对数十倍己的敌人一次次“围剿扫荡”,在根据地物质十分匮乏、军民生活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广大军民不惧强敌、顽强拼搏,粉碎了敌人的一次次“围剿扫荡”。八路军三区队和抗日游击队斗争环境十分残酷,经常面临冰天雪地、缺粮断炊的困境,但他们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与敌人浴血奋战,不屈不挠、不懈奋斗,谱写了慷慨悲壮的英雄壮歌。韩麟符、德勒格尔、阿尔登必力格等早期革命者为了传播真理,唤醒民众,把鲜血洒在了这片土地上;高桥、裴文和、陈明、霍进祥、刘自明、赵芝瑞、唐桂芝、蒙和舞乐极、业喜扎拉僧等革命烈士英勇战斗,壮志成仁;舒殿友率三区队二连50余人英勇跳崖突围,九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成就塞外狼牙山五壮士式的英雄群体;游击队长赵洪武等十八名游击队员受伤被捕,在八里罕宁死不屈慷慨就义;蒙骑四师33团付团长斯钦朝格图在凤凰山战斗中英勇杀敌,十八骑士壮烈牺牲;徐汉林、麻俊坤、马春雨、尹振才、郭俊卿等战斗英雄,花拉、陈洪恩、宋玉德、高玉佩、马淑芝等劳动模范为代表的老区光辉的革命历史事迹及革命斗争精神永不磨灭,彪炳千秋。

在新时代,我们要完成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仍然需要大力弘扬这种不畏艰苦、英勇奋斗、敢于胜利的气概。总书记讲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唯有奋斗,革命老区才能彻底改变面貌,建设得更好;唯有奋斗,老区人民才能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4.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敌人一次次“围剿、扫荡”,在根据地物质十分匮乏、军民生活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承平宁抗日根据地广大军民不惧强敌、顽强拼搏,当时的斗争环境之残酷世所罕见,经常面临冰天雪地、缺粮断炊的困境,高桥率领八路军三区队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与敌人浴血奋战,不屈不挠、不懈奋斗,谱写了慷慨悲壮的抗战壮歌。解放战争时期冀察热辽联合大学转驻赤峰市,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猖狂进攻,当时生活非常艰苦,学员多数是青年学生、妇女和娃娃,背着背包长途行军。在茫茫的大草原,荒无人烟,有时一日行军百里,每人只能发三四个土豆当饭吃,渴了就喝路边泉水。国民党的飞机早上7点钟便开始追着队伍轰炸,到天黑才停止。地面上有国民党的军队追击,还有土匪在路上拦截,交通工具又很简陋,只有原建国学院的两辆胶皮轱辘车,还有从老乡处租用的两个牛拉的板车和一头小毛驴。行军的队伍年纪最大的有60多岁·最小的才12岁(徐执提),还有一部分家属、孕妇和幼儿。当时赤峰已经进入寒冷季节,开始下雪,而队伍的成员大部份人还都穿着单衣。在这种情况下,晋察冀边区拨给一部份棉布、棉花,由几个从延安过来的老同志,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组织大家自已缝制棉衣、棉被。到林西后,全体师生忙着打茅草、买口粮,收购牛粪(做燃料),每人发了几斤羊毛,用一根带钩的棍插在一个大土豆上,自捻毛线,自织毛裤、毛衣,用以抵卸那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冀察热辽鲁迅艺术文学院成立于赤峰,处境的艰险、物质的贫乏,和精神上的富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精神力量吸引了无数志士仁人到根据地、到解放区,冀察热辽鲁迅艺术文学院它培养的文艺种子撒向祖国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为祖国文艺建设做出贡献。这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成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精神密码。

在敌人严密封锁、连吃穿都难以为继的情况下,老区军民苦熬、苦干、苦拼、苦斗,这些故事,感动、激励着无数中国人。当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到延安访问时,看到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和普通士兵一样,住的是四面黄土的窑洞,吃的是土豆小米饭,穿的是打着补丁的粗布军装,他大为震惊。他问毛泽东:难道红军连几个领导人都养不起吗?毛泽东说:这叫艰苦奋斗,是我们共产党的本色。这种本色,成为斯诺眼中不可战胜的“东方魔力”。

这种精神力量,像一股清泉,汩汩流淌进一代代中国人的血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持续发挥巨大的作用。在新时代,我们要完成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仍然需要大力弘扬这种不畏艰苦、英勇奋斗、敢于胜利的气概。总书记讲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唯有奋斗,革命老区才能彻底改变面貌,建设得更好;唯有奋斗,老区人民才能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赤峰市的革命老区,受自然地理等多重因素制约,发展一直较为缓慢。但是,老区人民坚持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使老区呈现一片发展新貌。

       5.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里,一组黑白照片引人注目:三五成群、忽东忽西、忽隐忽现的麻雀战;轮流监视、断敌供给、破敌撤退的围困战;利用河、湖、港、汊开展机动灵活的水上游击战;利用夜幕翻毁铁路,破坏公路、桥梁,迫使侵华日军交通瘫痪的破袭战;敌后武工队深入敌后,开展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的群众性斗争……。这些故事,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并不陌生:它们是教科书上一张张生动的黑白照片,它们被拍成电影、电视剧,陪伴一代代青少年成长。

这背后,是老区人民厚重的历史:在极其艰苦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中,敌后军民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斗争形式,丰富和发展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是战争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也体现在老区的新发展上:红色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山河更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富裕,老区人民务实创新,走出了一条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奔小康之路:在老区,红色旅游+绿色经济,成为老区的小康生活样本,建成了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党史教育基地。在老区,以革命历史文物展馆、革命烈士纪念陵园、革命战斗遗址遗迹、革命英雄人物纪念设施等为重点的红色旅游全面推进。在老区,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产业化调整效益显著,一大批生态农产品经互联网走出老区,走进千家万户。

       6.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

在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人民为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江西瑞金仅有24万人口,就有一半人支前参战,其中5万多人为革命捐躯,瑞金七堡乡的杨荣显夫妇,将8个儿子悉数送去参军后相继全部阵亡。北京密云县也有一位名叫邓玉芬的“英雄母亲”,她把丈夫和5个孩子一个个送上前线,最后全部战死沙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还特别动情地提到这位“英雄母亲”的事迹。在河北平山反“扫荡”的艰苦岁月里,“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带领全村妇女为战士们送水、送饭,用温开水清洗创伤,用中草药敷伤口,用小勺一口一口地给伤员喂饭,在她的精心救护下,很多身负重伤、生命垂危的八路军指战员恢复了健康,重返前线;在沂蒙老区,有用乳汁救活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有为中国革命奉献了无私无畏之爱的“沂蒙母亲”,有拥军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马云祥把三个儿子送到了部队,三个孩子都立了战功,大儿子马春雨被授予全国特等战斗英雄,受到了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的多次接见,马云祥也积极拥军、支前被评为光荣军属劳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要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赤峰地区党政军民一面积极救灾生产,一面大力支援大军南下,出现父母送儿子、妻女送郎参军的热潮,民政部门组织救护队、担架队、运输队跟随赤峰组建的第四野战军八纵、十一纵队参战,有的随军一直打到广州。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中,赤峰地区广大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军。中共昭盟委发出《关于募集慰劳品的通知》,人民积极响应号召,西拉木伦河以北的几个旗县捐出战斗机两架、大炮一门、黄羊狍子1500只,各族人民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捐款超出原计划近1倍。南部赤峰市、赤峰县、翁牛特旗、宁城县等旗县根据中共热河省委的指示,开展《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属军属的实施计划》三大活动。踊跃捐款捐粮,送子弟兵赴朝作战,优抚军烈属发放补助粮,为军烈包耕包种;显示了中国人民大团结,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爱国爱党爱家的革命热情。

小车队、担架队、后勤队;做鞋、磨面、碾米。老区人民用小推车“推”出的,不只是物资补给,更是军民情深。老区人民对党的认识最深、同党的联系最紧、与军队的感情最浓、对革命的贡献最大。正是因为有了革命老区,中国共产党才在腥风血雨中由小到大、从弱变强,在战火硝烟中砥砺前行,最终领导人民夺取政权、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方可叶茂,这成为老区党员干部的共识。“最后一碗米拿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在老区广泛传唱的歌曲,表达的正是人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军队的深厚感情和无限信任;是人民战争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能取得胜利的根本所在。

老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坚信必胜的英雄主义的豪迈情怀,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精神力量,在不同时代,老区精神都是全社会的精神支柱。面对来自国际国内的各种严峻挑战和考验,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发扬革命老区精神,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定信念,走向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在每一个历史阶段、每一个历史节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都始终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以舍生忘死、生死相依的博大胸怀,以百折不挠、励精图治的顽强意力,以实事求是、创新创优的科学态度,闯过一道道难关、跨越一段段坎坷、战胜一个个险阻,开辟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全面小康,放飞了“一带一路”全球共赢共享的伟大梦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成果,令世人叹为观止!

从当年根据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进步,到今天革命老区日新月异的伟大发展,老区人民是实践的亲历者、历史的创造者、优秀传统的传承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老区发展变化的时代答卷,便是答案。埋头苦干、担当作为,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