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松山区:发动“绿色引擎” 助力老区高质量发展

2022/10/04  浏览量:   作者:刘子强  来源:赤峰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松山区融媒体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松山区本着“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的发展思路,坚持把设施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切入点,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推动设施农业扩大规模、提档升级,全力打造绿色设施农业品牌和中国北方重要蔬菜生产供应基地。

走进大庙镇公主岭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温室大棚,一串串西红柿挂在长势旺盛的藤蔓上,在阳光的沐浴下,宛若奏响了红绿辉映的乡村振兴交响曲。眼下正是西红柿成熟上市的旺季,在公主岭现代农业产业园交易市场,种植户们开着农用车陆续来到园区交易西红柿。经过分拣、称重、装箱,这些装满西红柿的货车将从这个远近驰名的番茄小镇驶向全国各地蔬菜市场。

种植户翁景山正忙着采摘西红柿,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今年57岁的翁景山,从2011年开始种植西红柿,今年他种了两个棚,这茬柿子他能有8万多块钱的收入。

今年的西红柿喜获丰收、不愁销路,一会儿功夫翁景山就把一车1200多斤的西红柿卖给了一位安徽客商,收入了近2000元钱。

像翁景山一样的种植户,在园区还有1400多户3400多人。他们主要种植西红柿,每棚年产西红柿达4万斤以上,每棚年均收入约6万元。

公主岭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始建于2007年,如今,园区面积已发展到2.3万亩,是赤峰市松山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利用革命老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建设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单体规模最大的设施农业园区。目前,以百米标准棚计算,有日光温室5000多栋,种植户辐射周边15个村。园区每年西红柿总产量超过2亿斤,年总产值达5亿元。

近年来,松山区按照“集中、集聚、集约”的发展理念,持续推动农业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截至目前,全区14个乡镇都发展了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总面积达42万亩,其中,日光温室26万亩、冷棚16万亩。产量从刚起步时年产不足10万吨发展到了年产120万吨,年产值达54亿元,种植设施农业的农户由起初的1000多户发展到2.6万户,占全部农户的12%,形成了规模化日光温室、冷棚群以及瓜果、蔬菜、食用菌产业区,种植户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松山区始终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兴区富民、思源回报扶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点产业进行专项推进,成立推进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分解工作任务,把设施农业建设情况纳入乡镇经济工作考核目标,不断优化投融资环境,形成了“政府财政补贴、多家银行贷款、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运营”的投资模式,最大程度上保证设施农业建设资金需求。坚持示范带动、注重实效,通过对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的集成示范,辐射带动设施农业技术装备普及应用,提高设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重视新品种的引进,每年引进新品种10个以上。注重设施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每年举办培训班50多期,开展“四控一降”行动,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引领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松山区坚持走“温室上山,冷棚入川”路线,最大程度地节约土地和流转成本,依托区位、资源、交通、气候、技术等五大优势,加快构建“两区六基地”的设施蔬菜发展格局,建设了赤峰市最大的雨润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及大庙镇春志、上官地镇兴绿、太平地镇绿康等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其中,上官地镇兴绿蔬菜批发市场已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定点蔬菜批发市场。全区共注册蔬菜专业合作社69家,蔬菜经纪人发展到5650人,初步形成了“产地批发市场+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客商”的市场销售网络体系。随着设施农业的大规模建设,专业合作社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有4700多户农户以加入合作社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以合作社形式集中经营的土地有10000多亩,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的农产品总量达40万吨。

松山区农牧局副局长齐广春:下一步,松山区将牢牢把握“集中、集聚、集约”的发展思路,做优设施农业存量,加强各园区基本硬件建设,在保持原有规模基础上,适当增加聚能型日光温室和冷棚项目建设,统筹推进老旧园区的改造升级,坚持规划先行,加大资金整合和招商力度,推进智慧平台、智能水肥一体化、智能放风、轻简化机械等设备应用,引导设施农业向数字化、智慧化方向发展,提升园区档次和知名度,围绕设施农业进行补链、延链、强链,同步抓好产销对接,把设施农业打造成为松山区的一张知名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