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红色史话》 现代花木兰女战斗英雄 郭俊卿

2024/09/23  浏览量:   作者:于天慧   来源:赤峰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郭俊卿幼名锁柱(曾用名:郭富),1929年出生于辽宁省凌源县北甸村。她自幼家境贫穷,4岁时家乡闹灾荒,因生活无着,父母带着她和弟弟逃荒到巴林左旗草帽山投奔其叔父。在草帽山,父亲靠给地主扛活打短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还攒钱在她七八岁时供她念了两冬私塾。也就是在这时,私塾先生给她取名叫郭俊卿。她聪颖好学,记忆力强,两冬下来便能背会写《百家姓》、《千字文》、《名贤集》等启蒙教材。但不幸父亲病故,她也无法继续上学了。这时家里更加贫困,为了活命,母亲把她改扮成男孩,随其四处乞讨。

在郭俊卿11岁时,由于日伪政权为扩大战争的需要,对人民的掠夺进一步加剧,家家都在死亡线上挣扎,乞讨也越发困难。母子三人不得已又逃荒到在林西县城居住的一个远房叔父家。在远房叔父的帮助下,母亲为人缝破补烂,郭俊卿则贩烧饼沿街叫卖,艰难度日。其间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也受尽了坏人的欺侮。郭俊卿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日伪极其残酷的统治下度过的。她亲身经历了社会的黑暗,亲眼目睹了鬼子、汉奸和社会上丑恶势力的种种罪行。也正是这苦难的环境,锻炼和造就了这个普通农村女孩的坚毅性格,使她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去亲手改变这一切。

1945年日本投降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部队开进了林西县城。郭俊卿第一次看到了这样好的军队,爱护百姓、纪律严明,她深深地爱上了这支队伍。特别是党的政治宣传,使她懂得了许多救国救民的道理,便萌生了参军入伍的念头,但当时部队里不招女兵。为了赤峰和全国人民的解放,1946年秋季,年方17岁正是花季少女的她,在征得母亲同意,将母亲安置在巴林左旗的舅父家,将弟送进林西一家木匠铺当学徒后,毅然减去秀发,脱下女儿装,改名郭富,效法花木兰女扮男装,参加了正在林西驻防的冀热辽军区热辽纵队。参军三天,部队就开出了林西县城。

郭俊卿所在的部队在今赤峰市境内征战不足两年。在这段时间里,她先给团首长当通讯员,后任班长,参加了部队训练和多次大小剿匪战斗。她训练刻苦,作战勇敢机智,作风顽强,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给首长当通讯员期间,一次首长让她和另一名战士夜间骑马完成一项通讯任务。他们冒着风雪在夜幕中飞速奔驰,4个小时内往返120华里.在返回途中距营地还有六七里路时,马被累死了,她背着马鞍子走回团部,按时完成了任务。

在粗犷刚猛的男人世界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每天都要行军、打仗。一个女儿家既要保住自己的秘密,又要和男人一起摸爬滚打,冲锋杀敌,谈何容易?但郭俊卿做到了。她以顽强的毅力、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出色的表现,赢得了部队领导和战友们的赞誉。1947年6月,就在我军赶走国民党九十三军,重新收复赤峰的日子里,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春,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八军独立六师十七团二营机炮连四班任班长的郭富(郭俊卿)随部队离开故土南下作战。当年4月在解放平泉的战斗中,时任四班班长的她带领全班战士坚守二道山梁。她带病指挥战斗,身先士卒,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战斗胜利后,四班荣获团里颁发的“战斗模范班”锦旗。在解放承德上、下板城的战斗中,时任机炮连党支部书记的她,率领二排负责在小山阵地上压制敌人火力,保证我军道路畅通,掩护大部队前进。二十几个狡猾的敌人偷偷涉过山脚下的浅河扑了过来,试图切断我军前进的道路,郭俊卿发现后,亲自架设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敌人有一半被当场击毙,另一半则仓皇逃命,从而保证了大部队顺利通过,为战斗的最后胜利赢得了时间。

1949年部队入关南下时,郭俊卿当时已任连副指导员。她除协助连长指挥战斗外,积极抓部队政治思想工作。行车途中,她主动帮助体弱的战士扛枪、背背包,有时还挑行军锅、抬担架。在渡江战役中,郭俊卿身先士卒,立下了大功,但战争结束后,她因身体不适回到了部队后方休养。

此时,军队上下仍未知晓她的真实身份,郭俊卿也打算继续以男兵的形象留在军中。然而,郭俊卿的计划被一场疾病彻底打乱。1950年4月,由于长年累月征战前线,郭俊卿肺部遭到严重损伤,病发时呼吸都相当困难,一次,她竟在工作中当场晕厥。见状,战友们立即将她送往医院治疗,此时郭俊卿仍未苏醒,就在护士帮她检查身体时,一声尖叫传出了门诊病房,“我们在军队里呆了这么多年,什么情况没见过,干嘛一惊一乍的?”听到护士的叫声后,医生忍不住责怪了两句。然而,当循着护士的眼光看去时,医生也不禁愣在了原地。

原来,郭俊卿在军队中一直小有名气,军医也时常听到她在前线屡立奇功的故事,但是,医生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郭俊卿竟然是个女孩。在医院住了一个月后,郭俊卿身体痊愈,但她的身份却再也瞒不住了。医生向上级汇报情况后,郭俊卿心灰意冷,她明白解放军军纪严明,一旦发现她假冒身份的事,一定会让她离开。消息一经传出,郭俊卿所在部队的领导、战友无不为之震惊。郭俊卿的身份之谜传播甚广,48军军长贺晋年也很快得知了此事。然而,贺晋年并没有责罚郭俊卿,反倒是赞叹道:“郭俊卿是巾帼英雄,是当代花木兰,是我们四十八军的骄傲”。

不久郭俊卿被当作先进典型,汇报给了中央,毛主席邀请郭俊卿前往北京参加1950年9月在中南海举行的全国战斗英雄表彰大会。9月,郭俊卿被中央军委授予“全国女战斗英雄”“现代花木兰”荣誉称号,“现代花木兰”郭俊卿的英雄事迹不胫而走。郭俊卿是我国惟一的一位女特等战斗英雄。

3年的戎马生涯,郭俊卿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出生入死,屡建战功。她先后荣立特等功一次,大功三次,小功四次。1950年9月25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郭俊卿作为第四野战军战斗英雄的代表出席了大会。

朱德总司令员与英雄们在一起,称郭俊卿(左1)是“现代花木兰”

会议期间,朱德总司令听到郭俊卿女扮男装参军参战的事迹后,亲自接见了她,并高兴地称赞说:“古时有个花木兰,我们部队也出了个女英雄。”中央军委授予她“全国特等战斗英雄”称号。

上世纪50年代,郭俊卿的故事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教材,电影《战斗里的青春》高山原型即郭俊卿,在青少年中产生了很大影响。2009年9月,在中央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郭俊卿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如今在辽宁省锦州市辽沈战役纪念馆内,女英雄郭俊卿的画像依然高悬其中。

1951年以后,郭俊卿先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后转业到地方工作,曾先后任山东历城县工业局副局长、青岛第一服装厂副厂长、曹县工业局局长等职。1983 年因病逝世,年仅54岁。在她生病期间和逝世以后,中共中央委员、国家轻工部部长郝建秀曾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到医院探视,并出席了她的追悼大会。(于天慧)

       参考文献:

著者:邓一民·《热河革命史》·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15年4月。

著者:赤峰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赤峰市革命老区发展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