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抗日英雄谱】之《血洒宁城名垂千古》 塞外狼牙山五壮士式的抗日英雄

2022/05/12  浏览量:     来源:宁城县老促会 耿志民 骞国安 项晓晖 李凤忠

  

 

 

   大概许多人的童年,都在小学课本上读到过“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然而多少年来,有多少人知道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五化镇的土地上,还埋藏着一个同样版本的悲壮故事,那就是发生在1944年冀东抗日三区队二连的五十壮士英勇跳崖的故事 塞外狼牙山式英雄群体讲述人骞国安:

骞国安宁城县老促会副会长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五化镇朝宝沟川有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自然村,村名叫李营子。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有部分八路军战士跳崖牺牲。因事情是发生在夜里,当地群众只知道是八路军,但不知道是哪支队伍,也不知道战斗的具体情况,事情一直尘封了40年。1982年我在共青团宁城县委工作,受县委委派到河北平泉参加承德、宽城、平泉、宁城两省区四县联合组织的承宽平宁抗日斗争史资料征集编写工作,历时近三年。三年的时间里,曾三次邀请当时还健在的抗日战争时期曾在承平宁地区工作和战斗过的老同志到平泉参加座谈会与审稿会。这些老同志中有时任辽宁省丹东军分区司令员董国政(当年三区队二连二排八班班长兼文化教员)。董国政每次参加完会议之后,都到宁城寻找他所在部队当年跳崖的地方。因当时三区队是第一次到那个地方,而且是队伍刚进村时间不长就发生了战事,董国政没有记住具体地名,只是对周围环境有深刻印象。他在时任宁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德林同志的陪同下,虽然走遍了宁城很多悬崖峭壁处,也没有找到具体地址。最后一次是1984年9月,再次寻找无果,董国政准备放弃了。张德林是宁城人,对宁城的地理情况十分熟悉,他说榆树林子范杖子前山南坡也很陡,是不是再去那里看看,董国政同意了。第二天张德林有事,他让我陪着董国政前去。当时宁城县委用的车还是北京吉普“212”,开车的师傅是霍占英同志。我们一早出发,去范杖子前山南坡。范杖子虽然在县城天义附近,但其前山南坡却在驿马吐川,要到几十公里的石佛卧龙泉子才能从那向北进沟。当时的路十分难走,到范杖子前山南坡山脚下已近晌午。山脚下的小村庄叫潘拐子沟,归当时的石佛乡管辖。到这里,董国政只简单地看了一下,便说地形不像,不是这里。从潘拐子沟出来,董国政准备回平泉了。当时回平泉要从凌源走,路经山头。山头是当时山头乡政府所在地,因时到中午,我们去乡政府的食堂吃午饭。时任山头乡党委副书记的霍殿荣同志听了我们的介绍,说他们乡的马营子村李营子前山当年摔死过八路军,是不是那呢?董国政听了为之一振,吃过饭就邀请霍殿荣同志陪我们去马营子。马营子在朝宝沟最深处,车到胡营子就不能向前开了。在胡营子问当地群众,几位上了年纪的人已能把事情说个大概。他们说当年的八路军是住在西南沟,夜间讨伐队去打,有人在李营子前山摔死了。车到不了李营子,我们就去了西南沟。西南沟在胡营子西南方向。到了西南沟,董国政的情绪十分激动,他右手一拍大腿,指着村前山顶上的一棵树说:就是这里,那棵“独立树”还在。“独立树”是一军事术语,是对有地形标识作用孤树的称谓。

   经与村里上些年纪的人交谈,他们的忆述与董国政的记忆完全吻合。村里人说,小日本垮台前一年春天的一天夜里掌灯以后,他们村里来了一帮八路军,想在村里住下。八路军刚做上饭,敌人就来了,八路军就顺着山顶往西边去了。有一个兵犯了“羊羔疯”(癫痫病),另一个当兵的背着他走,落在后边,被敌人一枪都打死了。还有一个兵掉到大沟里摔断了腿,被敌人抓住了,其余人去那里就不知道了。听说他们到了李营子那边,有在李营子前山摔死的。村里人还说,第二天上午,敌人把全村的人都集中起来,给大家开会,当着全村人的面,把那位摔断腿的兵用刺刀刺死,把他的头和那两位被打死的兵的头割下带走了。又过一天,敌人又把附近马营子、胡营子、孙营子的人都赶到西南沟,当着众人的面,把西南沟人李文章的头用马刀砍下,说他“私通八路”。原因是那天敌人奔西南沟,在路上曾遇见李文章,问过他村里有没有八路军,李文章说没有,这样就把李文章也杀了。关于那棵独立树,村里人说那是他们的“老山神”,在那长了好几辈子了,从来没有人动过它。

   董国政的记忆是,1944年2月6日三区队打下宁城(小城子)后,敌人调重兵围剿三区队,兵力上万,到处都是敌人。三区队为了执行坚持承平宁地区的命令,完成打击和牵制敌人兵力的任务,划作小分队与敌人穿插作战。 1944年3月11日日落之后,三区队二连副连长舒殿友带领二排、三排50余人,到了宁城南部一个村庄,准备在那里吃晚饭休息一下。这个村的一个人说那里地处沟口,不安全,派人把他们送到了另一个在山沟里的小村子。进这个村子的时间已是晚上9时多。部队进村,即开始支锅做饭,董国政负责带班站岗。饭还没做熟,董国政发现有敌情,即向连长报告。当时部队的子弹已经打光,舒殿友立即带领部队冲上西边山岗,敌人也尾随追来。当时虽是农历二月中旬,但是阴天,没有月光,双方都在黑暗中摸索前进,谁也看不见谁。舒殿友带领队伍向西突围,走到一处山顶,前面是悬崖,看不清悬崖多深,后面是敌人,能听见说话声。三区队没有来过这个地方,对这一带的地形不是很熟悉。在打无子弹,行无去路的情况下,舒殿友与指导员马九荣等几位负责人研究决定,跳崖突围,宁可摔死也不当俘虏。如果悬崖不是太深,可成功突围。于是,50多人毅然跳下悬崖。在董国政的记忆里,悬崖不是太陡,约有50左右米深,干部战士们跳下后,有连队司务长刘相廷等8人当场牺牲,副连长舒殿友头部受重伤,他本人右脚跟被挫露脚骨,其他人也程度不同受伤。指导员马九荣轻伤,他组织幸存的人清理一下战场,用步枪作了一副担架,抬上舒殿友,甩开敌人,进入对面的后山。走到后面山里的一个山口时,舒殿友牺牲,战友们捡石块把他葬在了那里的山坡上。第二天夜里,这支队伍进入黑里河地区。董国政说,那位犯“癫痫病”的战士姓聂,是冀东人。西南沟的人说让队伍到西南沟来的人是孙营子北沟当时的十家长朱兰廷,带路送来的人是他的侄子朱文才。

   当时,西南沟的群众也不知道是什么队伍,只知道是八路军。直到亲历者董国政40年后来访,他们才知道是三区队。根据董国政和西南沟群众的忆述,经进一步调查了解,三区队二连连长舒殿友率队跳崖这一英雄事迹写入了《承宽宁平抗日斗争史》(初稿)。1985年11月,我又写了一篇《三区队部分干部战士跳崖小记》,刊载于1986年1月政协宁城县委员会编辑出版的《宁城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将这一尘封了40余年英雄史事昭示给了宁城人民。

  

   2011年3月17日,我再次到李营子。时过66年,亲身经历过抗日战争艰苦岁月的人已经找不到,但是提起当年曾有八路军牺牲在他们家门前的事,几位中年人都能说得很详细。谷振东,1961年生;高文武,1960年生。他们说,老人们在世时经常念叨,满洲国时前山摔死过八路军,8个人,还有一个走到山后死了。8个人中有一个可能是管账的,身上背的兜子里有账本和满洲票子。这8个人当时被村里高万盛等人安葬于村西山脚下。1972年由当时的山头公社组织移到西南沟村后黄土坡,山后的那个人也移去了,与死在西南沟的八路军葬在一起,当地人都称呼那里为“八路军坟”。1980年那些坟又被移到地处朝宝沟村的山头乡烈士墓。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中共五化镇委员会、五化镇政府在当年9壮士牺牲地李营子村前的山崖下修建纪念碑一座,镌刻碑文。

   昔日浴血疆场地,今日秀美五化镇。历史就这样悄悄翻开了全新的一页。当年,三区队二连连长舒殿友率领五十壮士与敌人殊死决战并壮烈跳崖的战场,如今,厮杀隐匿,嚣声远去,曾经生死相搏的战地,早已被脚下茵茵的一片绿草、远处站立的一棵老树、偶尔盛开的一束野花、装点得岁月静好,那个悲壮的夜晚已经过去了78年。78年,于人生而言已足够漫长,风剥雨蚀,曾经的一切都尘封上了时间的痕迹,但是,那些故事,却在每一个春风又起的季节跟着万物一同生长,世世代代。

  

   五化镇马营子村,建起了红枫人家度假村,在烈士们牺牲的地方,一切如英烈所愿,已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曾经金戈铁马的战场而今静谧安宁、美丽如画、幸福如歌。

  

   行走在这片土地,刻意找寻的是往事,不期而遇的是感慨。流连于此,我常突发奇想:如果先烈们英灵有知,不知会不会停留于每一朵飘过的白云之端,欣慰地俯瞰这眼前的一切。

  

   八路军五十壮士突围跳崖纪念广场,九烈士纪念碑肃穆庄严,抚摸着石碑,窸窸窣窣的微风里似有当年勇士们英勇决战的呐喊声传来。

  

   每一年的清明,总有一批又一批的人们来到这里缅怀英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李文章故居,一位当年也为支持抗日而英勇捐躯的朴实乡民的院落被修缮一新,如今它已成为宁城县全域旅游中的一处重要红色景点。

  

   静静坐落在山坡上的古旧院落,合着春日温暖的阳光,绵言细语地讲述着曾经发生过的一切。

  

   那风中的一草一木,那阳光下的一砖一瓦,那携着岁月走来的门楼、屋檐和檐上迎风摇曳的茅草,静静地沐浴在山谷的风里,让人们蓦然对这片土地上的淳朴善良与刚直不阿心生敬意!

  

   山上,一棵走过岁月的老枫树,栉风沐雨。这棵曾经与英雄们一同作战的信号树,成为土地上的信仰,村民们的精神寄托,被世代村民们誉为老山神,守望着这段不老的时光,守护着这片英雄的土地,俯瞰着山下日新月异的美丽乡村。

  

   红砖灰瓦,绿树掩映,荷犁日出,炊烟暮归,今天的五化镇,保留了一段不被喧嚣打扰的日子。成为一处吸引都市的人们跋山涉水、慕名而至的生态乡村。

  

   扶贫攻坚,让曾经的革命老区有了全新的身份;红色招商,让村庄都市成为一个区块链发展共同体;全域旅游,让山区小镇生机盎然;乡村振兴,让广袤田野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山顶绿树带帽,山间果树缠腰,山下棚室林立。产业革命,让一批冠以宁城地域商标的五化苹果、五化蔬菜、五化食用菌,一系列地域商标产品,带着五化人民的甜蜜事业,走出村庄,走向都市,在展示乡村硕果的同时也把红色宁城的故事传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