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抗日英雄谱】之《血洒宁城名垂千古》 全国著名抗日英烈 高桥

2022/03/28  浏览量:     来源:宁城县老促会

   高桥,原名高明海,字镜天,化名高桥、苏然、徐文良。1913年生,黑龙江省密山人,幼年随父迁居沈阳、辽阳。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家乡沦陷,他同无数爱国青年一样,不甘作亡国之奴,离开学校,告别家乡父母,流亡进关,寻求抗日救国的光明之路。

   1934年,高桥考入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洛阳分校第四期,1936年毕业。他痛恨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与卖国,没有去国民党的军队求官谋职,而是到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的家乡冀东唐山,寻找中国共产党,以实现抗日救国的理想。在唐山,他先与中共地下党员朱新涛相识,经朱新涛介绍认识中共冀东特委副书记李楚离,经李楚离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7月,中共冀热边特委在冀东发动22县农民和开滦煤矿工人举行抗日大暴动。经李楚离介绍,高桥到时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冀热边特委军事负责人兼抗日暴动联军副总司令李运昌处,化名苏然,在司令部任作战参谋,后任十四总队队长。秋季,抗联队伍奉命开赴平西根据地整训,中途遭到日伪军围堵,受到严重挫折,数十万人的队伍只剩下几千人。队伍返回到迁西柳沟峪整编,高桥被任命为五中队队长。

   度过艰难的1938年冬天,五中队在苏然的带领下,又从几十人壮大到100多人。1939年9月,冀东抗日联军改编为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个团,高桥任二十八团一营营长、团参谋长。整编后部队开赴平(北京)西根据地整训,途中二十八团团长丁振军奉命返回冀东领导地方游击战争,高桥接任二十八团团长。到平西后,高桥入中共晋察冀中央分局党校学习。1940年夏季,高桥在晋察冀中央分局党校学习毕业,回冀东任八路军十三团一营营长,1942年秋任十一团参谋长。

   在冀东抗日大暴动之后的艰苦环境里,高桥的职务虽然频繁变动,但他所率领的队伍都是不断壮大,并屡次给敌人沉重打击。1939年任抗联十四总队队长时,曾率队伍攻打曾家湾的日伪军据点,消灭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属下的一个警察中队。1940年任十三团一营营长时,在蓟县邦均镇大现渠设伏,一个小队的日军全被击毙,缴获机枪1挺,掷弹筒2具,步枪20余支。任十一团参谋长期间,曾两次带领部队出关作战,深入到伪满洲国境内的宁城地区,打掉黄土梁子、八里罕伪警察署和黑里河大营子伪警察分驻所等,为承平宁地区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1943年5月,晋察冀中央分局十三地委决定成立承(德)平(泉)宁(城)联合县,同时从十一团抽调两个连组建三区队,高桥被任命为三区队队长兼中共承平宁联合县工委委员。在承平宁地区,三区队曾打下承德烟筒山日伪银矿、袭击三座店日伪鸦片组合、诱歼日军山本守备队、击毙伪喀喇沁中旗协和会事务长仁科信夫与宪兵队队长夏谷、全歼黄土梁子伪武装警察队、伏击伪国兵、袭击宁城(小城子),历经战斗数十次,歼灭日伪军警大批有生力量,为承平宁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承平宁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开辟者与领导者。

   1944年2月,他率领三区队打下宁城县城小城子,是八路军主力部队在伪满洲国境内打下的唯一一座县城,延安《解放日报》做重要报道,晋察冀军区通令嘉奖。承平宁地区抗日斗争风起云涌,日伪调集重兵进行围剿。为既使三区队少受损失,又能有效牵制敌人兵力,完成坚持承平宁地区的战略任务,高桥将大部分部队派到外线活动,自己带一小部分人坚持战斗在宁城中心地区,与多出自己几十倍的日伪军周旋。1944年3月29日,高桥率22人在宁城西部山区八素台双庙村老西沟与刘其(昌)讨伐队遭遇。战斗中,高桥等22人壮烈牺牲,只有侦察排长张广顺1人重伤昏死苏醒后回到冀东。

  

   高桥牺牲后,尸体被敌人运到八里罕示众,后敌人又将他的头颅割下送到承德,躯体葬于八里罕村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初,高桥的战友、时任热河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杨雨民(黄云)在承德水泉子沟找到了高桥的头颅,由抗日战争时期曾做过一些有益于抗日工作的三座店村行政委员会主任刘英武从承德背回,交给当时的平泉县委(当时平泉县辖现在平泉、宁城两县地方)。1946年4月11日,平泉县委、县政府与驻八里罕地区的杨(得志)苏(振华)纵队结合悼念王若飞等“四·八”烈士,在宁城八里罕举行了隆重的高桥头颅与躯体合葬仪式,墓地在八里罕北梁。1946年5月,宁城县从平泉县分出,县委、县政府设在小城子,后迁到八里罕。1954年,宁城县委、县政府从八里罕迁到天义,高桥墓亦从八里罕迁到天义,在天义修建了“高桥烈士陵园”,陵园位于天义火车站北约500米、铁路东约100米处。1991年,由于天义城区扩大,“高桥烈士陵园”迁到县城西5公里处蚂蚁山山脚下。

   高桥的英雄事迹在宁城广为传播,人人皆知。高桥烈士陵园不论是在八里罕还是天义,都是宁城人民十分敬仰的地方。尤其是每年清明之际,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都集体组织瞻仰活动。现在是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永远铭记高桥烈士,高桥当年牺牲的双庙村被更名为“高桥村”,县城天义的一条主要道路命名为“高桥路”。

   高桥烈士精神伟大,贡献突出。东北沦陷,离开学校告别父母家乡流亡进关寻求抗日救国的光明之路,体现出了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在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他痛恨国民党政府的对日妥协行为,不去国民党军队求官谋职而是独身到冀东寻找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抗日大暴动,体现出他追求真理,无私无欲的无产阶级立场;大暴动受挫,他与少部分人继续坚持斗争,百折不挠,体现出他不畏艰险、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深入到伪满洲国境内开辟承平宁抗日根据地任务艰巨欣然受命并取得重大胜利,体现出他优秀的军人素质;危难之际坚决执行上级命令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自己视死如归与根据地共存亡,体现出他舍身救国的英雄气概。

  

   1945年3月中共冀热辽区委、军区追认他为一级战斗英雄。2015年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认定其为全国9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

  颂 高 桥

  作者 骞国安

  舍身救国,

  抗倭寇,

  全国著名英烈。

  化名高桥,

  又苏然,

  原本高姓明海。

  东北沦陷,

  流亡进关,

  寻求光明路。

  军校毕业,

  何堪辱国进阶!

  奔赴冀东唐山,

  找到共产党,

  参加暴动。

  艰苦磨炼,

  几年间,

  练就雄韬大略。

  远征塞外,

  创建根据地,

  甘洒热血。

  为国捐躯,

  意志坚强如铁。

  民族英雄 高 桥

  作者 周凤玉

  密山学子高明海,解民倒悬毅从戎。

  明知凶险行无畏,英勇杀敌报国忠。

  风云激荡大定府,血染征袍辽中京。

  未闻凯歌身先死,长使后人泪黵容。

  高桥 一个英雄的名字

  作者 张振合

  高桥,一个英雄的名字

  高桥,一片红色的土地

  虽然您躺着

  可您就是一座丰碑

  耸立在

  宁城这片沃土

  耸立在人民心中

  虽然不曾有太多的话语表达

  可一直对您敬仰

  那时时的缅怀

  已经铭刻在心上

  您的传记是一部传奇

  记载着您孤军奋斗的坚强

  四月的清风吹去阳光下的荒凉

  我忍不住在您昔日的故事里

  一遍遍张望

  您高大的形象

  令万众敬仰

  别学校

  离家乡

  投身革命救国亡

  三八年

  明方向

  加入中国共产党

  探敌营

  巧化妆

  三进三出事平常

  承平宁

  是战场

  舍身取义求解放

  想探寻您艰难求索的过往

  您犹如自带光明的太阳

  把前行的征程照亮

  把所有的怀念

  谱写成英雄赞歌

  生命虽短暂

  精神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