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克腾旗同兴镇木石匣工事旧址,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证

2021/12/13  浏览量:   作者:吕振山 克什克腾旗文联副主席  来源:赤峰市老促会 克什克腾旗老促会 2021年11月13日

   2019年10月1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核定公布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538处文物名录中,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同兴镇木石匣四立本侵华日军旧址榜上有名。自此后,这处掩映于深山峡谷、荒草萋萋的碉堡工事群,进入世人的视野。

   众所周知,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十四年,日寇疯狂侵占中华国土,杀戮中国人民,掠夺中国人民财产,犯下了滔天罪行。日本侵略者在木石匣构筑的永备工事,更是生动证明了其妄图长期霸占中华国土、奴役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一.日本修筑木石匣工事的历史背景

   1939年5月27日,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疯狂肆虐的日本侵略军在占领了中国半壁江山后,陷入中国人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持久作战的汪洋大海中。为了打破困境,配合德国纳粹称霸世界,日本政府和军部发生南下太平洋或北上进攻苏联的战略之争。日本关东军(侵占中国东北及热河)总部出于反对苏联、反对共产党的战略,企图与德国法西斯相互勾结配合,准备在希特勒德国侵犯苏联时,东西对进,一举灭亡社会主义苏联,占领广袤的西伯利亚,实现其称霸世界的计划。为此,日本关东军以及日本军部一些狂热军国主义分子,策划由日本最精锐的关东军打先锋,试探在中蒙边境哈勒欣河地域挑起战端,吸引苏联军队并实施歼灭性打击。日本关东军动用边境守备队、伪满骑兵和一个主力师团、一个坦克师团,以及大量航空兵和特种兵部队,向苏蒙军队发动进攻并攻入蒙古领土。

   为了反击日本的挑衅,保障苏联东方领土安全,为即将到来的抗击德国侵略提供保障,免受两面受敌的被动,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迅速做出反应,任命红军最优秀的指挥员、坦克战专家朱可夫将军为红军远东军区司令员,调动大批有生力量和坦克、航空兵、历经四个月鏖战,彻底粉碎了日本侵略军的挑战,歼敌五万余人,打破了日本关东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自此,日本侵略者再也不敢觊觎苏联领土,而对苏联采取守势,开始谋划南进,挑起了太平洋战争。

   日本侵略者为了守卫既占的中国东北及热河广大国土,作为发动和维持侵略战争的后方基地,在扶持和掌控伪满洲国作为傀儡,疯狂剥削掠夺东北三省、热河的物质财富,以支持其侵略战争。而且,战后发现日本秘密计划,即以东北作为日本苟延残喘的最后基地。为此,日本帝国主义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各方面加强对我国东北及热河等地区的统治。在军事上,一方面残酷镇压中国人民的抗战,巩固其占领区;另一方面,对苏联采取守势,在重要战略地域,大修所谓“国防工事,”其中在黑龙江省东营、虎林地区,内蒙古满洲里地区、阿尔山地区,以及克什克腾旗木石匣川四立本等地大肆修建驻垒地域,防御苏联红军进攻。木石匣川位于大兴安岭南麓,是苏联经外蒙古进入我国锡林郭勒盟,经大兴安岭南麓战略孔道进入赤峰地区直下京津,或经林西向东进入东北的便捷通道。故日本关东军非常重视这一地区的防卫。加之在西拉沐沦河以北地区,日本满洲铁路株式会社调查团已经发现了黄岗梁铁锡矿床和其他矿产资源,而这些对于支撑日本的侵略战争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日本关东军特别重视木石匣川的战略枢纽作用。自1941年春天开始,日本关东军驻扎于林西的475部队一个排和工程技术人员约40人,进驻木石匣四立本小村,勘察从林西叶来盖(兴隆山)天朝山至克什克腾旗木石匣四立本军事防线,构筑军事永备工事。

   二.木石匣永备军事的构筑

   日本关东军开到木石匣四立本和敖包两个小山村后,在汉奸特务配合下,首先进行清户,将世代居住在四立本、敖包两个村的几十户居民全部赶走,设置军事禁区并埋设松木桩铁刺线网封禁,村民有房不让住,有地不许种,老百姓被迫投亲靠友,或流徙他乡。在交通路口(敖包日军设了哨卡)对过往行人进行盘查,戒备森严。日军除了从锦州和关内掳掠劳工长期从事工程建筑外,还截掠和抓捕当地农牧民、商贩修筑工事。筛沙子,打石块,清基挖土,打洞运石,打柴担水。稍有反抗,轻则拳打脚踢,重则枪打刀挑,昔日商旅往来络绎不绝的木石匣川路段人稀,人们纷纷绕行,唯恐避之不及遭到迫害。

   从1941年春天开始到1943来,日军在四立本至敖包一线构筑完成了15座钢筋混凝土永备碉堡工事,一座大型军备洞库,一座军用房屋及多处现仍未全部查清的隧道洞库,一道横亘在木石匣川上的反坦克锥防线,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军事防线,严密控制住了从锡勒郭勒盟草原经木石匣川到林西或宇宙地的两条交通要道口。

   现在已清理出来的四立本村东沟口的大型碉堡,直径约25米,高5米左右,高标号水泥钢筋混凝土墙体厚达1米,顶盖厚0.5米,对木石匣川方向设一炮台,可安装100毫米以上大炮,旁边还有机枪射击孔,两边设有射孔,碉堡后面筑有混凝土廊道。碉堡内设有排水道、排烟道、休息室、弹药库和厨房,蓄水池囤积了大量大米、白面、食用油。十分宽敞。位于小东沟门一座山峰下洞库十分隐蔽,打开厚重的铁门,借助灯光,发现洞库建筑得十分牢固,两座长10余米,宽2.5米,高2米左右两座洞库独立封闭,中间有一条长廊隔开,设有小窗相望,可贮存大量军事物资或人员。沟口靠山坡有一处三间石砌住房遗迹。有介绍说,是日军伙房,解放前后尚有人住。在四立本村北头紧靠公路边,已清理出一座碉堡,有炮口、机枪射击孔和瞭望孔,有烟道,后门进碉堡设有倒打掩体墙和射击台,构筑十分精巧而坚固。从四立本村起始沿东山坡延宕到敖包村,在约2公里长的缓坡上,成点缀状或集团状分布有10余座碉堡,点状的扼守道口沟坎上,集团状的交错分布,相互掩护,布局严谨。这些碉堡大部分已倾斜破败,深埋于沙土中,但露出地面的仍十分坚固,露着黑森森的枪炮口。碉堡除了深埋于地下不知其构造情况,残留于地面的有的呈长方形、圆锥形或桥形,有的露出一层炮台和一层圆筒形瞭望台兼射击口。碉堡墙体迎川面厚达1来,背面墙厚30—50厘米。

  

  

   各碉堡间有壕沟相通连,壕沟有盖十分隐蔽,现在仍有轮廓,在敖包村通林西方向东口山嘴处,有一座圆形碉堡,保存得很完整,顶盖厚达50厘米,射击孔的铁框子还存在,里面黝黑,不知其深浅。在四立本村至西山根。据介绍还有一条宽约20米左右、长500米的反坦克隔离带,障碍物为圆锥形,每个直径1.5米、高约1.5—2米、间距约1.5米,后被村民砸毁,主要用途是用来阻击坦克、汽车、装甲车,当地村民称之为“石林子”。日军在四立本长期驻军守备,装备有大炮、轻重机枪、地雷等武器,并有汽车运输军备物资,可谓武装到了牙齿。

   三.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

   日本侵略者开到木石匣川之日,就是当地中国百姓苦难到来之时。日军通过汉奸发告示,声称这一带为军事禁区,有犯禁者,杀无赦!哨卡日军如狼似虎,稍不如意便大施暴行,中国百姓惨遭荼毒。铁丝网更是一道生死线,不论人或牲畜一旦误入必定遭殃。1942年夏,有一个十六七的讨饭男孩,不知道这里的规矩,进到圈内讨饭,被日军活活打死,尸体喂了狼狗。1943年清明节前几日,一位村民同几个乡亲在铁丝网外种地,晌午歇着的功夫,一头耕牛跑进铁丝网内觅食,村民见状急忙往出赶牛,不料日军连开四枪打死耕牛,又用粗木棍狠击他的头部,他昏死后日军还用带钉子皮鞋猛踹他的胸口,几位村民跪求日军,总算绕过他一命。还有一次,村民孟昭举在耕地时被查岗日军发现,日兵连叫带比画让孟昭举到村里给他找鸡蛋。孟昭举解释说找不到鸡蛋,因为鸡都被日兵杀吃光了。日兵恼羞成怒,对孟昭举一顿暴打。有一次,一个过路人在日军盘查时一句话不顺耳,日军二三人一阵暴打,并用刺刀割掉其右耳,划毁了面容。住在日军封锁区外的老百姓更是成天生活在恐惧和赤贫中,日军每隔几天就成伙到附近村庄抓猪、杀羊、宰牛、奸淫妇女、抢夺财物,稍有反抗便大逞淫威、打骂杀人,无恶不作。许多村民不堪欺辱流浪他乡。

   日军构筑军事工程所需材料都是从锦州或京津地区运入,石块和砂石都是就地取材,劳工换了几茬,打死累死病死者扔到东沟喂了野狼。工程竣工后,外地劳工被押往东北深山充苦役,只留下40多人做内部装修和工事被覆工程。完工后,日军以“执行秘密任务”完工犒赏“有功人员”为名,在劳工酒饭下毒,将劳工全部杀掉,其中只有一名瓦工和一名沈阳人侥幸逃脱,1945年“八一五”前几日,驻扎于四立本的日军自知末日降临,准备撤退,在当地一地主家抓了8名打短工割大烟的山东人给日军埋藏物资,待埋完东西,每人拿着鬼子赏的一块大洋,兴高采烈地往回走时,日兵机枪暴响,8人倒在密集的弹雨中,其中一人因同伴挡枪又机敏地趴卧在地而幸免一死。日军埋藏的军事物资地点、种类和数量,迄今仍是个谜。

   1945年8月8日,苏联红军以百万之众数千架飞机和近万辆坦克组成的机械化集群,在蒙古军队和中国抗联配合下,向盘踞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动猛烈进攻。8月12日,苏联后贝加尔方面军第十七集团军和蒙古机械化骑兵集群,跨过中蒙边界,经锡林郭勒盟草原从达里、木石匣川和林西坝筒子沟三个方向进军克旗、林西。苏联红军兵力强大,势如破竹,日本关东军无力抵抗,驻守在四立本的日军20多人龟缩于碉堡几天后向林西方向逃跑,临逃窜时还打死了一位农民。日军最后被苏军追击歼灭,木石匣工事并没有起到阻击苏军的作用。

   四.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木石匣日军碉堡工事遗址,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证,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克旗已在四立本建设了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阵地。青山无辜埋罪恶,荒草无情掩恶灵。废物利用,其不失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活教材。残碉废堡警醒国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作者:吕振山克什克腾旗文联副主席

   供稿:赤峰市老促会 克什克腾旗老促会

   2021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