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三区队五十壮士英勇跳崖

2021/12/03  浏览量:   作者:赤峰市老促会  

  

   1944年2月6日,八路军冀东军分区三区队袭击宁城(小城子)后,日伪统治者重兵扫荡宁城地区,三区队划分为小分队与敌人周旋迂回。1944年3月11日晚9时多,三区队2连连长舒殿友率领2连两个排50余人到宁城山头朝宝沟胡营子前山西南沟,准备在那里吃晚饭、休息。约10点左右,饭还没做好哨兵发现约200多敌人来袭。这时部队已没有多少子弹了,舒殿友立即率领部队顺山顶向西撤退。当晚阴天,夜色很暗,部队在前面走,能听到后边日伪军的说话声。11时左右,部队走到李营子前山,遇到了山崖。因初次到此地,地形不熟,天色黑暗,看不清山崖有多深,也看不到其它道路。

   图为宁城县马营子镇李营子前山英雄跳崖处(英雄广场)

   舒殿友与指导员马久荣、民运干事刘相廷、八班长兼文化教员董国政等人研究决定顺山崖跳下去。大家的意见是:如果山崖不深,可突围成功;如果山崖很深,宁可牺牲也不当俘虏。50多人果断地跳下了山崖。这段山崖垂直高度50余米,略有斜度。干部战士跳下去后,当场有刘相廷等8人牺牲,舒殿友头部被摔成重伤,董国政右脚跟皮肉被搓掉,还有几个人不同程度受伤。干部战士跳下山崖,日伪军没有找到他们的行踪,三区队的干部战士们摆脱了敌人的追击。未受伤和轻伤的同志清理现场,将几位牺牲的战士聚拢到一起,没有条件掩埋,只能含泪告别之后用步枪做成担架抬上舒殿友,过河向西北对面的山中撒退。走出不到10里,在李营子老北沟,舒殿友停止了呼吸,战友们用石块儿将他的尸体掩埋,向黑里河方向转移,成功突出包围。

   李营子村民当时只知道牺牲在村前的是八路军,但不知道是什么部队。村民高万盛等人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将8位烈士们的遗体安葬于村西山脚李营子前山脚下的抗日九壮士纪念碑下。

   李营子前山脚下的抗日九壮士纪念碑

   20世纪60年代,8位烈士及舒殿友的遗骸被当时的山头公社移到西南沟村后黄土坡,与牺牲在西南沟的三位烈士安葬在一起,当地群众称那里为“八路军坟”。20世纪70年代山头公社在朝宝沟南山建立烈士陵园,将散葬在山头境内的十几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烈士全部迁入陵园,安葬在黄土坡的十几位三区队的烈士也同时迁入朝宝沟南山烈士陵园。

   三区队50余人英勇跳崖的英雄事迹时过40余年才被当地人民知晓。为纪念和弘扬革命先烈保家卫国、英勇奋斗、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与忘我精神,中共宁城县五化镇委员会、五化镇政府于2010年7月1日在李营子前山脚下树立“抗日九壮士纪念碑”,碑记:“1944年2月6日,八路军冀东军区三区队攻破宁城(小城子),日伪调重兵扫荡,三区队为完成打击和牵制敌人的任务,划分为小分队与日伪军穿插作战。3月11日夜,三区队二连连长舒殿友率50余人在西南沟与强敌遭遇,突围至李营子前山,在子弹打光,周围地形不熟的情况下,全体干部战士誓死不作俘虏,毅然跳下悬崖,舒殿友等9人壮烈牺牲,其余人突出包围。为缅怀先烈,昭示后人,特树碑立记。”

   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的《中流砥柱—一中国共产党与全民族抗日战争》该书中册第843页载有八路军冀东军分区三区队二连在宁城县朝宝沟跳崖的英雄事迹,称其为“狼牙山五壮士”式的英雄群体。

  供 稿:赤峰市老促会 于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