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3 浏览量:
陈子实(1902—1933)江苏省铜山县凤冠山前陈家村人,抗日烈士。1989年《中国新闻年鉴》认定,陈子实是“九一八”事变后,在抗日战争中第一位殉国的中国新闻记者。
陈子实于1919年入铜山县第六高等小学。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学校师生反帝反封建情绪高涨。校董干涉师生的革命行动,陈子实等50余名进步师生离校,到南京的清凉山下创办建邺大学。两年后因无经费、缺教员而停办。他辍学后回铜山师范教学。1925年,陈子实经友人介绍,到马来西亚教书。当他目睹当地华人落后的教育水平后,毅然放弃赴欧洲留学的计划,先后受聘担任马来西亚霹雳中学校长,兴丰中学校长,星洲养正中学教员,大门楼华侨中学语文教员等,《星洲日报》聘请陈子实为该报特约记者。1932年,他作为抗战回国考察的代表,于北京结识了抗日义勇军将领朱子桥(朱庆澜),采写了多篇义勇军将士们不怕牺牲,顽强战斗的文章,向《星州日报》邮寄登载,使南洋广大侨胞了解到当时义勇军的抗战情况。在寄稿的同时,曾致函南洋《星州日报》经理林霭民先生,内中有:“自投虎口危则危矣,然为我三千万同胞计,杀身救国,义不容辞。”的句子(见1933年5月1日发表在《南洋研究》上,陈刚父写的《哭陈子实先生》)。
“如果你没有办法阻止战争,那就把战争的真相告诉全世界。”1933年陈子实烈士正是怀揣这样的信念,义无反顾的踏上了热河的大地。3月,在赶赴朝阳敌占区的路上,在现内蒙宁城县三座店老局子村,陈子实先生与日军遭遇,日本侵略者从陈子实身上搜出新闻记者证件,得知其为南洋的新闻记者,格外仇视。他们最恨也最怕新闻记者暴露他们侵略的野蛮行径。尤其是海外记者,更让他们畏惧三分。这伙毫无人性的侵略者,以最野蛮最残酷的形式,割掉了陈子实的鼻子,挖去了他的双眼。这天下午,寒冷的北风裹着小雪,让每一个北方人都难以抵御。从南洋来到北方的陈子实,双眼被挖,鼻子被割,浑身是血,迎着寒风,踉踉跄跄地毫无方向地走到宁城三座店老局子村前南沟口河滩旁,再也走不动了,栽倒在那里,于黄昏时停止了呼吸。
当时,当地人并不知道陈子实的真实身份与详细情况。陈子实倒下的地方是村中绅士高秀山的小树林旁。按当地当时习俗,讨饭、遇难等人死在谁家的土地上,就应该由谁家给以安葬,不能让他们曝尸荒野。陈子实倒下的地方是高秀山的小树林旁,高秀山便安排长工赵小邦、牛倌崔振起等人,将陈子实的遗体简单地安葬在了老局子村边河东双岔子沟沟口。在安葬过程中,长工们在陈子实的身上发现了南洋华侨商会的介绍信等有关文字信件,陈子实时年仅31岁。“星州记者陈子实……为敌人掠去,挖眼割鼻,死状极残”。(见非非1934年6月4日在《新闻报》发表的《陈子实先生千古》。
根据宁城县委统战部调查核实结果和有关方面史料佐证,1989年出版的《中国新闻年鉴》将陈子实事迹收录,并认定他是“九·一八”事变后第一位在抗战前线牺牲的中国新闻记者。1992年,经铜山县人民政府呈报,国家民政部门批准追认陈子实为抗日烈士。
陈子实事件是宁城地方抗日斗争历史中一件完全孤立的事件,与承平宁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建设没有直接联系,但这是一件十分感人的事迹。陈子实是爱国华侨,是抗战先驱,是将最后一滴鲜血洒在宁城这块土地上的革命烈士。
陈子实烈士纪念园(陈子实是在抗日战争中第一位殉国的中国华侨新闻记者)
2015年8月15日,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陈子实烈士殉国纪念园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存金沟乡老局子村落成。
(赤峰市老促会于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