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6 浏览量:
林西县,地处东北与华北的战略前沿,北靠大兴安岭,南照西拉木伦,是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的低山丘陵地带。作为塞北军事重镇,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1月,林西县人民政府成立后,积极发动群众,清匪反霸,组建村区政权,发展壮大革命力量。
稳定的政治形势,重要的战略位置,良好的群众基础,使林西迅速成为冀热辽热北解放区的中心和稳固的根据地。为党中央冀热辽分局转移,建立后方指挥中心,实现东北地区的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面对国民党来势汹汹的进攻,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冀热辽中央分局、军区,热河省委、省政府根据党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主动从承德、赤峰撤离到林西,林西成为辽沈战役的战略后方和根据地。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在此运筹帷幄,开始了从战略转移、战略相持到战略反攻的转变。
林西是英雄上马的地方,也是英雄辈出的地方。朱德骑兵师从这里创建,乌兰夫从这里出发到王爷庙(乌兰浩特)召开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建立内蒙古自治政府,当代花木兰—全国女战斗英雄郭俊卿在这里入伍,从激战辽沈到天津战役,从北平和平解放到抗美援朝战争,数不尽的林西儿女谱写了激情燃烧的生命乐章。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取义。
国殇披铠甲,丹血染千秋。林西,一座载入共和国史册的红色之城,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448名在册英烈和很多无名优秀的林西儿女,血洒疆场,牺牲报国,先烈的英名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英雄的家国情怀将永远铭记在人民的心中。
由赤峰市乌兰牧骑创作演出的话剧《热土》。这个话剧取材于鲁迅艺术学院在赤峰办学的一段真实历史,讲述了以安波为代表的"草原鲁艺人",在战争环境和艰苦条件下,深入基层,用优秀文艺作品引导、教育群众的感人故事。当时林西周边敌军压境,匪患猖獗,形势严峻,这支文艺宣传队伍,在暗夜中点燃了军民心中的一盏明灯。
这是赤峰地区历史上第一家党报——民生报,1947年元旦,《民生报》和《冀热辽日报》迁到林西后,合并成为冀热辽中央分局的机关报。《冀热辽日报》在林西出刊,虽然它的版面仅有8开大小,但它却像一面战斗的旗帜,指引着冀热辽地区的军民奋勇前进,它又像战斗的号角,向全中国宣告热河人民在战斗,它还像播种机,在林西这片土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延安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林西人的血脉,成为林西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的林西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为林西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林西,中国版图上这座红色的地标,伟大的延安精神在传承,红色基因浸润在这片热土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永葆初心,奋勇向前。
(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