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人民日报》客户端的报道 内蒙古喀喇沁旗蔬菜产业蓬勃发展 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4/10/11  浏览量: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喀喇沁融媒体 喀喇沁旗老促会

10月9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刊发《内蒙古喀喇沁旗:蔬菜产业蓬勃发展 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报道革命老区喀喇沁旗河北街道桥头湾子村高效生态日光温室种植基地创新农业发展模式,让日光温室大棚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钥匙”,描绘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报道全文如下:

踏入内蒙古喀喇沁旗河北街道桥头湾子定供基地的样板区高效生态日光温室种植基地,一排排现代化的日光温室映入眼帘,是大自然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温室内部,农作物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村民们忙碌地穿梭其间,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桥头湾子的高效日光温室采用了前沿技术,集成了自动放风、数控水肥一体化、智能化控制及采暖等系统,实现了种植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双重飞跃。”基地运营负责人王林新介绍道,“自运营以来,我们不仅成功种植了羊肚菌、芹菜、豆角等反季节蔬菜,还实现了从一年一茬到一年两茬的种植模式转变。目前,温室内正培育着苍术、白鲜皮等中草药苗,并顺利完成了赤松茸的种植计划。

近年来,河北街道依托丰富的蔬菜产业资源,积极响应农业发展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在桥头湾子村精心打造了高效生态日光温室种植基地,同时在新丘村建立了智慧农业产业园。目前,街道已拥有日光温室7955延米,设施蔬菜大棚1500亩,专注于反季节蔬菜、羊肚菌、硬果番茄及中草药育苗等高附加值作物的种植,年综合产值突破2000万元大关。通过持续优化种植结构、加速品种更新,河北街道正全力推动蔬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迈进。今年,街道还成功争取到500万元上级资金,用于定供基地样板区建设项目的二期工程,预计将于12月竣工并投入运营。

“作为市级‘三变’改革试点村,我们村去年成立了五大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和资源整合,成功建设了桥头湾子定供基地样板区。”桥头湾子村党支部书记张国校自豪地说,“项目采取产业大户承包种植、合作社承包运营的模式,不仅实现了村民股东分红,还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增长。”

河北街道始终将“农”字作为发展核心,围绕“抓产业、调结构、促发展”的战略思路,不断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创新农业发展模式。设施蔬菜产业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引擎。街道还积极探索观光农业,鼓励农民种植温室大棚果蔬,将传统单一产业转型升级为多元化经济体系,让日光温室大棚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钥匙”。

“未来,河北街道将继续遵循乡村振兴的‘二十字发展方针’,以项目为抓手,以产业促发展,通过‘村党支部+产业集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努力将北街设施农业打造成为锦山城区的‘菜篮子’。”河北街道管理办公室主任、副书记刘叶阳表示,“同时,我们将持续优化基层治理体系,推广桥头湾子村人居环境治理模式的成功经验,致力于构建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