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0 浏览量: 作者: 聂君书 来源:克什克腾旗老促会 新开地乡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而产业振兴必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近年来,老区乡新开地乡围绕“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增效”这一核心要义,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种植、养殖,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助力 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加速跑”。
特色种植,绘就乡村振兴图。新开地乡立足实际,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因地制宜种植藜麦、燕麦、中草药等多种农产品。乡党委政府与北京中藜高科科技有限公司展开合作,种植藜麦1.6万亩,建设藜麦烘干仓储转运中心1处,带动1457户农户增收540万元。与赤峰市农研所、旗农牧局合作,引进坝莜6号、坝莜18号、白燕2号等品种,建设燕麦育种试验基地1200余亩,筛选适合高寒漫甸地域特色的燕麦品种,同时多次邀请行业专家现场指导培训燕麦种植知识。以荒地整治为抓手,盘活新道梁村和苇塘河村闲置土地各30亩,种植黄芩、天麻等中草药材,让沉睡的土地“苏醒”,释放新的价值,为中药材产业链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效养殖,引领乡村振兴路。新开地乡争取自治区集体经济专项扶持资金125万元,在高地村、红石砬村建设肉牛养殖基地,强化规范养殖、疫病防控及良种繁育等措施,有效带动全乡肉牛养殖产业,为村民拓宽了致富道路。为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品质化提升、标准化管理以及效益最大化,新开地乡坚持在政策扶持、宣传引导、服务优化、技术创新、人才培育等多维度发力,紧密对接农牧局及北京金盛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牧业社会化服务,以养殖技术引进和人才培养为核心,建立“牛人”培带合作机制,从村干部到养殖户,从农技专家到乡土能人,开展全方位、精准化的培训,培育出6名具备实战经验的乡级骨干技术人员,为绿色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与创新思维,从思想深处改变农户传统的养殖观念。
加工升级,拓宽乡村振兴链。在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的同时,新开地乡注重一二三产融合,深耕特色农业产业链延伸,精心培育地域特色资源,建设燕麦加工厂和玉米压片厂各1处,形成“育种--种植--生产--仓储--加工--包装--销售”一体化特色产业链,可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20余万元。目前燕麦厂已取得SC认证,可生产大包装生燕麦片、精包装熟燕麦片、燕麦米和燕麦胚芽米等产品,年产值6000万元以上。为增加集体收入,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新开地乡在直属社区成立“一乡情”商贸有限公司,经销藜麦、燕麦等特色农产品。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采用农产品联结、集体资源整合及人力资源共享等多元化入股模式,实现村民收入稳步增长。高寒漫甸种出大文章,肉牛养殖带来好日子。新开地乡将继续坚持把“党建引领,产业富民”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石,打造“一合多元,融合发展”的组织体系,切实把基层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产业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