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0 浏览量: 作者:郑云儒 来源:宁城融媒 宁城县老促会
近年来,革命老区黑里河镇始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这一论断。2.6万各族群众缪力同心,守望相助、和睦共处,谱写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同向发力、融合发展的精彩华章。
聚焦组织振兴,扩大民族团结“同心圆”。始终把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作为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来抓,将党员教育培训与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相结合,坚持把主题教育与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读书班、“农民党员进党校”、党员大会、主题党日活动等,不断提升镇村干部和群众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教育引导镇村干部做民族政策的维护者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提高解决民族问题的能力。目前,全镇组织开展各类集中培训3期,专题研讨6次,培训党员800余人次,镇村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宣传宣讲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工作50余次,为扎实推进党建引领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互促互提升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引领。
聚焦产业振兴,筑好民族团结“致富路”。立足当地自然禀赋、资源优势和人文环境,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全力稳经济、兴产业、固成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推进乡村振兴相结合,有形有感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等特色产业,大力支持和鼓励各族群众在推动产业发展中积极发挥作用,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硬实力。在乌梁苏村种植25亩无公害大米,建设35亩辣椒种子培育基地,在西泉村试种茄子制种技术9亩,在西打鹿沟村发展仿野生黑木耳35亩,不断丰富完善农牧业产业结构。同时,镇党委政府围绕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先后在重点景区及505沿线安装路灯932盏、建设旅游驿站6个、旅游公厕6处、微景观3处、增设停车位427个,全力打造燕山北麓·百里画廊;成功地建设黑里河·宿集村、云岫别院以及澎泽精品民宿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民宿项目,对辖区重点景区不断扩容提标,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态势日趋显现。
聚焦文化振兴,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积极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通过建场地、夯基础,抓队伍、重传承,勤交流、助融合,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成功举办“宁城紫蒙湖国际龙舟公开赛”“黑里河镇第二届广场舞大赛”“百名画家画百里画廊”等各项文体活动,以赛事凝聚人气,广泛推介特色产业和旅游商品,促进旅游与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同频共振。将吃农家饭、住精品民宿、赏山水风情、采优质水果、品野生山茶、体验民族风情等纳入团队旅游线路,既增加了群众收入,又让来自各地的游客和当地各族群众在共享文化盛宴中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今年以来,黑里河镇各景点共接待游客约22.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3204.2万元。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为载体,以各具特色的村文化广场为依托,组织村文艺表演队伍及各类队伍,每年开展各类民族文化活动10余场次。
聚焦人才振兴,发挥民族团结“智力团”。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在“重才、引才、育才、用才”上持续发力,坚持选优配强村“两委”队伍,把培养、选拔党员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不断夯实民族团结“人才之基”,使“石榴籽”种类更加丰富多样。建立完善村级后备人才库1个。整合现有资源,建好用好范杖子红色教育基地和太阳岛景区的打虎石纪念馆,串点成线,形成一条集党性教育、乡村旅游为一体的教育观摩路线,每年累计接待上万人次观摩学习。组织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等积极参加乡村振兴、农业技术教学等培训班800余人次,加大对产业带头人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镇村干部能力,带动各族群众共同致富,激活乡村振兴人才新引擎。
聚焦生态振兴,突出民族团结“主色调”。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擦亮生态底色,推进打虎石村、山神庙子村、范杖子村等“五好”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以点带面,大力推进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行动。积极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探“1+N”网格化管理制度,全力实施“户分类、组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不断创新农村厕所改造工作模式,全镇目前已累计改造户厕1000余座,通过持续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不断提升村庄“颜值”,让各族群众在加快生态振兴建设中主动作为,在老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中画出民族团结进步美丽画卷,幸福感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