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老区赤峰故事 民族团结合作的典范工程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 一水护沙将绿绕 三旗草原送青来

2023/07/04  浏览量:   作者:全媒体记者: 蒙慧林 何思航   来源:赤峰日报

翁牛特旗东北部地区的海拉苏,位于科尔沁沙地西缘。河道淤积、流沙肆虐、洪水宣泄……海拉苏人的记忆深处,有着太多水旱灾害的影子。确保河湖安澜,变“水旱”为“水利”,是草原人民不变的心愿。

47年前,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交通、发电、治沙作用的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破土动工,2.5万多名翁旗儿女汇聚于此,历时三年的团结奋战,这座中国最大的草原牧区水利枢纽工程拔地而起。多年来,滚滚的西拉沐沦河水从这里奔流而下,生生不息滋养着翁牛特旗、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三旗大地,哺育着7个苏木镇场6万多人,95万亩良田得以灌溉,120多万亩耕地、200多万亩优质草牧场、40万头(只)牲畜得到安全保护……昔日的茫茫沙地已变成一望无际、满眼飘绿的“沃野平川”;昔日的大漠荒滩已变成鸥飞鱼跃、稻花飘香的“塞上江南”。

       因水而困 共谋发展大计

1976年春,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交通、发电、治沙等社会效益的桥闸联建工程——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破土动工,历时三年,于1978年8月1日胜利竣工。整个灌域的渠系像一张巨网,密布在农田、沙地和草原上,惠泽着这片生机盎然的大地。

今天看来,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的一组组数据依旧震撼人心——投入工日300多万,土石方施工300多万立方米,建成24孔拦河闸、左右岸各3孔进水闸、1013米土坝,浸润了西拉沐沦河南岸翁牛特旗境内的“幸福河灌域”与西拉沐沦河北岸巴林右旗境内的“达林台灌域”……

当您来到翁牛特旗的牧区,这里的牧民朴实厚道,他们虽言语不多,但问起“幸福河灌域”,他们都会挑起大拇指连说“赛、赛,没有幸福河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呢”。93岁的老水利干部白音仓老人谈起幸福河便打开了话匣子,讲起了流淌在这里震撼又感人的故事。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58年,翁牛特旗委、政府启动“草原灌区项目工程”,从西拉沐沦河边修建了一条直达东部的干渠,这是一条给翁牛特旗东部牧区农牧民带去幸福的河,因此命名“幸福河”。幸福河开始修建只有十几公里,且都是土渠。每年冬春时节,风沙就会淹没渠道,用水时需要重新清理;到了夏天,由于西拉沐沦河取水口是用柳条编织的简易篱笆夹着泥沙做的围堰,一旦遭遇上游洪水暴发,这条幸福河就会成了吃人的“流沙河”。为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让西拉沐沦河水流进幸福河,一场倾全旗之力支援东部牧区的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大会战在1976年拉开了序幕。

工程建设之初,虽然做好了各种准备,建设者也热情高涨,但工程的难度依然难以想象,资金匮乏、物资短缺、材料难寻、器械简陋、技术落后、粮食紧张……白音仓老人说:“当时条件特别艰苦,吃棒子面住帐篷,没有假期,但大家都响应号召,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就一句话——听党的号召。”年近七旬的建设者李智回忆道:“我当时是技工连的抽水工,冬天为了保证抽水的柴油机正常工作,我们就把柴油机放在工棚里保暖,工人在棚外24小时轮流作业,我们冷点没关系,这机器可不能冻着。”

“蓝天白云做棉被,沙漠荒草当绒毡;高粱米饭泡盐水,野菜煮熟算改善;木叶高山放岗哨,沐沦河水催我眠!”这是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者的豪迈歌声,也是当年建设现场的真实写照。

据统计,从1976年至1978年,翁牛特旗人民举全旗之力,西部农区提供2.5万劳动力无偿参与,共计投入工日300多万,支援东部牧区幸福河的扩建;又成功组织6000人,投入工日182万,开展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大会战。百里工地,红旗飞扬,各族群众冬冒严寒,夏顶烈日,在荒山野岭安营扎寨,奋战了近千个日夜,工程指战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身先士卒,跳进冰雪未消、寒气逼人的激流中,臂挽臂、手挽手挡住汹涌的河水;300多万立方米的土石方施工全靠人力,靠肩扛、靠车推、靠人抬。

就这样,生产队自搭工棚、自办伙食、自计工分;工人们自带工具、自带粮食、自带铺盖;技术人员自己勘察、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工具钝了自己磨,簸箕破了自己补……凭借民族团结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坚不可摧的信念,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一路高歌猛进。翁牛特旗各族儿女自力更生、战天斗地、只争朝夕,在滚滚流淌的西拉沐沦河上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为水而聚 共筑安澜之梦

走进海拉苏发展展示馆的大门,一件件镌刻着岁月印记、浸润着历史温度的老物件、老照片仿佛向人们诉说着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的过往,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搭起了一座记忆的“桥梁”,把我们带回到了47年前建筑施工现场。看,西部农区的年轻人,从几百里外赶着牛车马车,背着口粮帐篷走来了,东部牧区的老阿爸老阿妈挎上柳条筐,带着“其其格”“巴特尔”也来了……

1976年到1978年,翁牛特旗几乎所有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分年度参与过水利工程建设。三年的时间,饮食差异、语言不通、习俗有别不但没有影响工程进度,反而是各族群众在900多个日夜里同吃同住、同甘共苦,你帮我、我帮你,交流交融,在没有现代化机械设备的情况下,结下了深情厚谊,筑起了雄伟工程,也增强了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共建美好生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这场大会战,时任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处处长的吴香馥在回忆录中写道:“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是民族团结合作的典范。”

一位来自西部农区的乡村教师也投身到建设中,他常常把这段经历讲给自己的孩子听。他的女儿40年后参观完幸福河写道:“肩膀挑起泥沙,绳子勒进肩胛,咽下所有苦痛,只把笑容写在脸庞。听,工地上谁的歌声唱得这么响亮,是《北京的金山上》,所有黑红的脸膛扯开嗓子都能跟着唱。长调,呼麦,马头琴,曲调婉转悠扬,燃一堆篝火,跳起欢乐的舞蹈,把疲惫统统送给缕缕月光。数不清的泥点子,掉不尽的汗珠子,就这样在欢声笑语里架起了连接西拉沐沦河与几百里瀚海的桥梁。当哗啦啦的河水沿着幸福河流淌,堤岸上,人们挥舞着衣衫汇成欢乐的海洋。”

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翁牛特旗、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3个地区灌溉区域内各族群众的生存条件,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在无形中孕育产生了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那就是“自力更生、攻坚克难、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印证。

今日的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已经不仅仅是一项水利工程,它早已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的民族团结、共同协作的伟大精神力量一直被赓续发扬,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翁牛特旗面貌焕然一新,民族团结进步氛围更加浓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确保了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了发展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助力地区发展的良好局面,夯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和经济基础。

       向水而兴 共享幸福之源

小满至,夏意渐浓,海拉苏又迎来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时节。站在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控制的自流引水灌溉区登高俯瞰,在幸福河水的灌溉下,上万亩的稻田纵横交错,稻田里的秧苗嫩绿齐整,镜子般的水面倒映着蓝天,蜿蜒的小路点缀其间,一幅碧绿无垠的优美画卷,让广袤雄浑的塞北散发出江南水乡般的温婉柔美。

看着眼前生机无限的美景,在这里生活七十多年的村民吴永海深知这一切来得多么不易。“原来我们以牧草为主、养牲畜为生,做梦都没想过这辈子还能吃上自己亲手种的水稻,我们家最多的时候种过200多亩,不仅自己不愁粮食吃,还能卖出去增加不少收入,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啊。”脚穿长筒水靴,怀抱一大桶化肥,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水田里,吴永海动作娴熟地将化肥均匀地挥洒在稻田里。在他看来,这一把把播撒出去的,是粮食丰收的希望,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河汤汤,岁月奔流,西拉沐沦河在流经海拉苏时留下惊鸿一瞥。24孔拦河闸、6孔进水闸、1013米土坝、600千瓦水电站及公路桥,这座草原牧区水利枢纽工程始终发挥着防洪、灌溉、交通、发电、引洪、治沙等社会效益。多少年来,因工程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翁牛特旗、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三个旗灌溉区域内居民的生存条件,保护了巴林右旗和翁旗东部区两岸7个苏木镇场近6万多人,120多万亩耕地、200多万亩优质草牧场、40万头(只)牲畜及大部分工程设施安全。

有了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牧民们就可以让沙地变出草原;有了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草原就可以传来稻花香。奔流的河水倾泻而下,发挥着引洪淤灌、改良草场的灌溉作用,也因此担负起沿河两岸海日苏草原灌区的供水灌溉任务,使得当地农牧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靠畜牧业为生的单一养殖模式,已经转变为可以种植水稻、玉米、杂粮、草场等多样化种植方式。目前,右岸幸福河灌域可自流灌溉面积75万亩,贯穿翁牛特旗4个苏木乡镇,受益人口4.8万人;左岸达林台灌域可自流灌溉面积20万亩,受益嘎查19个,受益人口1.4万人。

春去夏来日炎炎,一渠清水润心田。如今,海拉苏镇已有水稻种植面积8万多亩,是翁牛特旗红山稻主产区。这里地势较为平坦,水稻种植集中连片,风景优美、独具特色,还具备了开发稻田观光旅游的潜力。当地正计划实施稻田观光园区建设项目,新修稻田观光环线20公里、观光栈道3000延长米,修建观光台两处。积极发展稻田养蟹、养鱼、农家乐、传统民族食品等相关配套的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海拉苏地区地域特色、民俗特色、传统特色相结合,农业生产和观光旅游于一身的农业观光园。

奔流的河水滋养了无数春萌秋衰的草木,润泽灌溉了下游两岸的辽阔沃土,哺育了一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历经40余载,这座水利枢纽工程凭借较高的标准、过硬的质量,依然伫立在西拉沐沦河畔,演绎着一水护沙将绿绕、三旗草原送青来。

“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能够如此持久地造福一方百姓,也有赖于对工程的全面管理与保护工作。于2003年对工程实施了除险加固,目前,正在进行最新的安全鉴定,通过维修加固,努力管好这‘盛水的盆’、护好‘盆中的水’,让这生生不息、流淌天地间的西拉沐沦河持续润泽大地万物。”翁牛特旗海拉苏水利枢纽管护中心主任汤建伟说。

时光匆匆,岁月无言。当年英雄,已然老去,那时雄风,即在眼前。这山,这水,这河,这田;这蓬勃的绿,这丰硕的果;这百里画卷,这锦绣家园。一汩汩清流,一帧帧画面,一排排绿树,一片片稻田。这哗哗的流水,是长辈的壮歌,是英雄的誓言。

47个春秋的岁月洗礼,6万多人因工程受益,从洪荒到繁荣,从贫穷到富裕,2.5万余名翁旗儿女共同书写了携手并肩、满怀憧憬、阔步向前的雄浑篇章。而今,在这片炽热的土地上,各族人民群众在这一方水土辛勤地耕耘、诗意地栖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和草原文化的熏陶,孕育着一代代优秀的草原儿女,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不断描绘历史发展的崭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