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抗日英雄谱】之《血洒宁城名垂千古》 ——陈革、郝瑞廷烈士

2022/07/15  浏览量:     来源:宁城县老促会 “昨日再现”

宁城县红色文化公园里的陈革塑像

陈革,化名克伍,1908生,河北省安国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安国县抗日游击大队政治委员。1941年入中共晋察冀中央分局党校学习。1943年5月到冀东工作,任中共承平宁联合县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兼承平宁联合县办事处武装科长。

陈革既有丰富的武装工作经验,又有丰富的党的建设工作经验。他到承平宁地区之后,始终工作在群众之中,从来没离开过这一地区。他负责党的组织工作,与黄云一起开创了宁城地区党员发展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先河,培养三座店峰水山杨秀章、金宝善、任中善,石佛温杖子孟庆元、贾文奎、宋树枝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建立党支部、党小组。这是在宁城地区最早发展的党员和最早建立的基层党组织。为了迅速壮大地方武装,他经常跟随游击队一起活动,在亲密接触与实战中指导游击队成长。1944年形势最危急时,他亲自带领赵洪武、李新年、郝瑞廷游击队攻打平泉卧龙岗樱桃沟日伪警察分驻所和宁城八里罕三岔口日伪警察分驻所,以吸引和分散敌人兵力,减轻高桥所坚持的宁城中心区的压力。

陈革与赵洪武、李新年、郝瑞廷三个游击队一起打完八里罕三岔口日伪警察分驻所之后,他跟随郝瑞廷游击队活动。1944年3月6日,陈革同郝瑞廷游击队一起在宁城存金沟小梁子与韩全福伪警察讨伐大队遭遇。陈革与郝瑞廷带领游击队边打边向小梁子西北方向的杨树沟撤退。陈革和郝瑞廷已率先冲上了南岔梁,为了接应后面的战士,陈革和郝瑞廷停下阻击敌人,同时壮烈牺牲。

宁城县红色文化公园里的郝瑞廷塑像

郝瑞廷,1911年生,内蒙古喀喇沁旗旺业甸东局子西南沟人。郝瑞廷生性豪爽,不喜农事,1929年到东北军部队当兵。郝瑞廷父辈三兄弟只有他一个后人,1932年其父亲和伯父相继去世,无人理家,他从部队回到家里。1934年,经妻兄于瑞祥协助,在宁城八里罕开一衣铺,维持生计。

1942年11月,冀东军分区部署热南战役,苏然(高桥)率十一团一营出关作战,深入到宁城、喀喇沁地区,郝瑞廷与十一团一营二连连长何子桥(又名马龙彪)相识,接受抗日思想,开始在家乡组织抗日游击队,自己担任队长,当地人称“郝队”。

承平宁联合县建立之后,郝瑞廷自觉接受联合县工委的领导。中共承平宁联合县工委组织部部长兼联合县办事处武装科科长陈革,经常同郝瑞廷游击队一起活动,游击队不断发展壮大,曾参加袭击黑里河大营子日伪警察分驻所和进攻宁城县城小城子等战斗。

1944年3月6日,陈革和郝瑞廷率领游击队在宁城存金沟小梁子与日伪韩全(福)骑兵警察讨伐大队遭遇。战斗中,郝瑞廷、陈革等6人在小梁子杨树沟南岔梁上壮烈牺牲。

这里是宁城县存金沟乡小梁子村陈革、郝瑞廷等六位抗日烈士的陵园。这处隐秘在大山脚下的烈士陵园,如果不是宁城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耿志民的引领,还真一时难以顺利找到。踏着砂石滚动的山路,步步上坡,大约走了近百米,拐弯处,陵园便豁然眼前。

当年,小梁子战斗共牺牲6人,除了陈革、郝瑞廷外,另有存金沟羊草沟门人刘斌等4人。敌人当时禁止掩埋烈士遗体。事过三天,敌人撤退,当地民众王志成、刘殿甲、孟宪坤、吴世忠、石成印等几人,于夜间偷偷将6位烈士遗体安葬。

陈革烈士墓

革命老区小梁子人民对革命先烈十分敬仰,为了悼念方便,1967年,小梁子村村民将6位烈士的遗骨从山里移出,安葬于小梁子村西不远处的山脚下。6位烈士的墓地背靠大山,东西向一字排开,自东向西,第一位是游击队长郝瑞廷,第二位是陈革,第三位是战士刘斌,另外三位姓名籍贯等均不详。

郝瑞廷烈士墓


       据史料记载,陈革是牺牲在宁城县境内级别最高的地方抗日干部。是河北省安国县人,当初他和一批革命者离别家乡,为了新中国的解放血洒宁城。值得欣慰的是,宁城人民没有忘了他们。时过78年,6位烈士的墓地保护完好,村民们像保护家族墓地、保护亲人一样视为珍宝。

伫立墓地,一眼就能看到了摆放在墓前的宁城老窖原浆酒。在宁城,在这样一个小村,应该说,这是村民们的最高礼节。据介绍,解放后,政府曾几次要迁移烈士墓,但是村民们依依不舍,集体请愿,要求烈士留在这里。尊重村民们的意愿,当地政府就地修建了陵园,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宁城,有很多这样的红色墓地,其间安放的许多都是异乡英烈。他们坐落于宁城不同的城镇、乡村,与这里的乡亲们一道,日日夜夜地守望着他们曾经为之付出生命代价的土地。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每次走近英烈,让人都要思索一个问题,或许,这种安排正应了英烈们的遗愿,在当地政府、红色志愿者和村民们世世代代晨昏定省的守护中,英烈们的灵魂早已和当地百姓的生息融为一体, 找到了像故乡一样的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