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回声》今昔大金沟

2022/02/28  浏览量:   作者:《昨日再现》项颖 项晓晖  来源:宁城县老促会 村民田金良

  

 

2019年7月4日,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一天,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三座店镇大金沟村,晴空朗朗,乡亲们敲锣打鼓迎接远方的客人。

 

   这一天,在离大金沟村不远的南山上空,传来一声感天动地的呼唤~爸爸——这么多年,儿子终于来看您了!爸爸——儿子给您老磕头了!爸爸——这一声呼唤,是积压了39个冬夏的泪水。这一声呼唤,是沉淀了39个春秋的思念!这一声呼唤,响彻天空,让人久久不能忘怀!久久不能平静!

   是呀,怎么能忘了呢!在那个惊心动魄的傍晚,在那个生死攸关的时刻;是您,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全村八百七十多口人的生命!是您呀……是您……“大恩人,我代表大金沟村的父老乡亲给您磕头了!”大金沟的男儿双膝跪地。这一跪,跪出了宁城儿女的质朴醇厚。这一跪,跪出了宁城儿女的感恩情怀!……

  

   事件发生在1980年11月10日傍晚;夕阳西下,淡淡的红霞铺满大地。应该是吃过晚饭的时候,喧闹一天的小山村开始安静下来。孩子们困倦了,谁家的妈妈唱起轻轻摇篮曲……就在这一刻,就在这一刻,突然,一道火光划破天空,一架飞机冒着火焰歪歪斜斜穿过大金沟村庄……

   “呼叫229,呼叫229”“229报告,飞机出现故障,情况紧急,请指示”“229,紧急关头,生命第一,可以跳伞,马上跳伞!”“不行,下面是村庄,先不跳了!再坚持几秒钟,躲过村庄再说!””呼叫229,呼叫229!229请回答!”“229请回答!” 229……永远消失在大金沟夜空……,飞机一头栽进扎木图沟,紧接着一声巨响……出事了!出事了!着火了!飞机失事了!飞机爆炸了!寂静的小山村顿时一片惊慌。村干部跑出来了,村民们跑出来了,卫生员跑出来了!救人!救火!快!快!巨大的爆炸声不断传来,妈妈把孩子按在床下。爸爸拿起来救火铁锹。向大火跑去,向飞机失事现场跑去。…… 后来,人们才知道,失事飞行员是执行军事训练任务,飞机上装有真枪实弹。飞行员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大金沟村八百七十多名村民,而他,却结束了自己35岁年轻的生命!……

   爸爸,那一刻,难道你就没有想一想,家中的妻儿老小吗?您大儿子刚刚九岁,小儿子才不满三岁呀,还有苦命的妈妈,您舍得吗?爸爸,你为啥不跳伞,为啥呀!……

  

   红山晚报记者宁波与魏志尧爱人【右】合影

   假如,那一刻你选择了跳伞,大金沟村将是一片火海。假如,那一刻你有丝毫犹豫,都会给村民们造成灭顶之灾!可是,那一刻,你是那么的果断和平静。在飞机出现严重故障,在面临生死关头,你还试图拉升飞机,以免给村民造成重大损失!“下面是村庄,先不跳了。”雷达站的录音简单而又平静。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粉饰加工。

   那些年,儿子年幼无知,在心里一直责怪你,为什么不跳伞,而选择了撞山沟呀!那一年,我们捡到了被炸的一块一块的英雄遗骨,心里那叫个疼啊!爸爸,现在我明白了,您牺牲的值得呀!四十多年了,大金沟的乡亲们还想着您呐。

   是呀,几十年过去了呀,乡亲们一直都无法得知这位空军飞行员的名字,更不知道他在那个危急时刻究竟面临了怎样的生死抉择。现在,我们的日子过好了,烈士的家属还好吗?儿女们成家立业了吗,您妻子还硬朗吗?我们的良心不安哪!

  

  赤峰市档案史志馆深挖红色资源、追寻壮烈、缅怀英烈的义举感动了烈士家属,委托大金沟田金良等人为赤峰市档案史志馆赠送感恩锦旗【右三为田金良】

   村民田金良说:我们的生活变好以后,父老乡亲特别怀念救命恩人,就想找到他,在他牺牲的地方给他建一个纪念广场。我们更要知恩图报,无论如何也要找到烈士的亲人。田金良受全村村民的委托,经过多方求证,终于让这段尘封的历史往事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看一看空军档案里这一段文字:魏志尧,1945年5月出生于北京市房山县周口店公社周口村生产队,高中文化,父亲叫魏友,哥哥叫魏志远,母亲早逝。1964年8月,魏志尧于房山县选飞入伍,1965年在某部加入共青团,1967年6月在第二航校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1968年6月按期转为正式党员。1977年,魏志尧被任命为空军航空兵某部中队长;1978年荣立三等功,11月任命为副大队长;1980年11月10日在飞行训练中牺牲……

   爸爸,您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您牺牲是值得的!大金沟的乡亲们也没有忘记您。这里就是您的第二故乡吧!

   怎么会忘呢?自古以来,为人民建功立业的英雄。都会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乡亲们说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我们要给英雄树碑立传,我们要给烈士修建纪念园。我们要让儿孙后代牢记烈士名字!

   魏志尧!编号229!魏志尧,编号229!魏志尧,编号229!

   42年就这样悄悄过去。今日大金沟,在魏志尧烈士牺牲的地方,一切如英烈所愿,我们可爱的家乡已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百姓富庶,风光旖旎。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共和国73年的前进脚步,大金沟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英雄的故事被沉淀成一首诗、一支歌,一片烂漫在山谷里的红杜鹃。每当五月春风吹来的时候,从逶迤起伏的大山深处到汩汩流淌的大金沟河畔,到处都有英雄的名字传颂。在这片生长红色记忆的土地上,只要你走近它,那每一棵树、每一根草,每一朵盛开的野花儿,都会为您讲述今天小村的故事。

   老哈河咆哮着出了黑里河川,进入平原、丘陵地带,变得和缓而温顺起来,开阔平坦的河水恣肆漫溢出许多枝杈,大金沟河就是其中一个小小的须支。丰则汩汩如柱、枯则潺潺似绢的大金沟河就这样在村子旁日夜不息地流淌着,养育着远处岸边上不大不小的村庄——大金沟村。

  

   大金沟村位于赤峰市宁城县三座店镇,是一个典型的蒙古族村落,也是一座不曾走失的村庄。现代社会,许多村庄都在以我们看不见的速度,一天天离开乡土。在故乡,你却总会迎面撞上一些不曾走失或压根儿就没想走的村庄,一座碾盘,一个辘轳,一扇木门……站在岁月里,孤独而持久,固执的告诉你,村庄还在。

  

   大金沟村很老。远在元朝初年就已建村,那些至今散落在村庄里或大或小、或零或乱的古迹,许多都是村子里的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才能说清楚的事儿,不过,这并不影响它们堂而皇之的生存着,一代又一代。

  

   在小村,结识一座庙——苏家窝铺娘娘庙。史记修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庙宇的后面散落着一些树,微风吹来,沙沙作响,合着一两声鸟鸣,空灵剔透,盖住了外面公路和村庄里传来的车声、人声、喧嚣声。站在这里,我突发奇想,如果此刻有一首曲子譬如一曲《广陵散》,一曲理查、施特劳斯的《最后四首歌》或者莫扎特的《安魂曲》像一缕炊烟那样升起,在庙宇和林子间回旋,是否会有人停步,驻足,就像此刻的我。

  

   四梁八柱,是形容蒙古族房屋的结构,小村里散落着很多这样的房屋。据说很抗风雨的,经年不衰。房子老了,房草青葱;房子塌了,房框站立;房框朽了,房址犹在。听着有点像额济纳草原的胡杨林。于是,面对着那些寂静沧桑、瓦缝间都藏着故事的老屋凭生敬意。

  

   转过村角,抬头见山。卧牛石,被一代又一代的村人赋予了很多古老的传说:在唐朝五代十国时期,李克用手下有十三个干儿子,称十三太保,其中十三太保李存孝力大无穷,遇虎,追打之,途中踩卧牛石而过,留下虎爪印和李的脚印,李将卧牛石踩的侧翻,所以现在虎爪印和李的脚印在侧面,追至打虎石,将虎打死。又一个李存孝打虎的衍生版。

   山上,还有许多历史古迹,汉罗扎布王爷坟茔、格格坟、古炮台、抗日战士临时办公的天然洞及桃山、三棱山、翠云峰等自然景观,幽幽中诉说着岁月过往....远处,海拨1650米的平顶山,孤峰独立,直插云霄。这是一座被村民们神秘地传送了几辈子的神山。村里的老人说,如果有人从山上往下扔石头,不到一天准会下雹子,村子里的小孩子试着去扔过石头出好几次事……故而,村子里的人无论大人孩子都像保护眼睛一样呵护着这里的一山一水,这里的植被也因此一直被保护的完好。直到今天,上山的人都要拿一块石头,堆放在山上,能祈福平安。久而久之,已经堆砌成一个神秘的敖包。

   “身在河边走,人在画中游”。走在今天的大金沟,树影清风,瓦舍墙篱。田野里,农人们荷锄扶犁;天边处, 隐约的群山叠错 。特别是近年来的乡村振兴更是让这里的绿水青山锦上添花。森林覆盖达到98%,生长名贵植物上百种,万亩山杏林、千亩桦树、柞树、五角枫、映山红长势喜人,是天然的植物园。每到春夏,百花盛开,百鸟鸣唱,百家茅房炊烟袅袅,恍若世外桃源。有“宁城之肺”之美誉。

   大金沟村很慢。尽管外面的世界脚步匆匆,这里的日子依旧不慌不忙,一些年迈的老人在这里自在地生活,全村七百878口人,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就有114人。村后的山上生长着许多上百年的古树,他们也和庄子里的老人一样自在,没有人干扰他们的生活。微风吹来,大片的野核桃林喧响着,偶尔有一两棵上百年的古树坐立其中,被人们像供奉神灵一样拴上红布条,尊严而绅士的俯瞰着村庄。

  

   村庄里86岁的村民何福荣老人闲适的坐在树下,幸福的看着67岁的小晚辈田桂芝在敲铢铢镲。田桂芝算得上是这个蒙古营子里铢铢镲最年轻的传人,村子里做这件事儿的可不止她一个,54岁的蒙古族舞蹈老师段国琴,44岁的铢铢镲鼓手李海英……如今她们的铢铢镲已经走出村庄成为自治区级非遗文化遗产。

   大金沟村很小。全村只有248户人家,方圆5.5公里。炊烟升起的时候,妈妈在自家院门口亮起嗓子一声吆喝,沟里沟外玩耍的孩子都会听见,然后顺者妈妈的声音乖乖回家吃饭。

  

   茶余饭后,东家大妈,西家婶婶,扯仨挂俩,村头、广场、随便哪里都是舞台,闲来漫步,你会迎面撞上一些淳朴而善良的笑脸,站在村头,倚在墙角,蹲在树下,毫无来头的对着你憨笑,勾的你也忍不住发自内心的呵呵几声,竟不觉沉闷的心豁然开朗起来,觉得所有端着的东西都放下了。这是只有在大金沟这样的小村里才能找到的感觉。那是一种卑微却温暖的感觉,是我们寻遍繁华都市亦或走过万水千山都不曾有的感觉。于是,想到了席慕蓉“点着灯的家”,其实我们所求卑微不过只是希望能够有段无怨无惊的岁月有片可以耕种的田野有些知心的友伴有些可以诉说可以互相交换的期盼.......

   大金沟很纯。许多人从这里出生脚步漂泊天涯,但是小村静好的岁月知道,走出去的人迟早有一天要回头,于是,这里的后人们守着祖先点着灯的家,辛勤耕耘,执着守望,期盼着那些脚步早一天回家......

  

  汉罗扎布的子孙们遍布世界各地,他们回家了。他们的后人们回来寻根。走出去的大金沟人田金良也回家了,这里长眠着他的爷爷奶奶和父亲,他回来报恩,寻找英雄魏志尧的亲人,他是最早发起者之一。还有许许多多热爱大金沟的人们......小村就是在这些热爱人的目光中变得越来越美了。

  

   如今,这里已经是赤峰市市级旅游重点村,全国首批革命老区村,赤峰市网评最美乡村! 英雄遗愿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