誉满金秋 硕果累累 老区赤峰市农牧业发展精彩纷呈

2023/10/31  浏览量:   作者: 陈明波 白羽 杨艳梅  来源:赤峰市农牧局

春天的田野里,金灿灿的油菜花遍地开放;夏季的草原上,膘肥体壮的牛羊悠闲觅食;金秋的麦垄旁,一望无际的麦浪随风起伏;寒冬的大棚中,种类繁多的蔬菜碧绿挺拔••••••在九万平方公里的赤峰大地上,一年四季皆能将现代农牧业蓬勃发展的美丽画卷尽收眼底。

农牧业兴则根底强,农牧民富则事业盛,农牧区稳则社会安。今年以来,赤峰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农牧业强市目标,在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助力全区打造“粮仓”“肉库”“奶罐”上充分发挥赤峰显著优势,把发展现代农牧业作为主攻方向,坚持产业化理念、工业化思维、市场化导向,坚持“要把老区建设的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的目标,全力推进全市农牧产业增量增质发展。

       一、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粮食产量稳步提升

       赤峰市始终坚持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底线,上下联动,多措并举,着力打造全区粮食单产提升示范基地。一是纵深落实藏粮于地。以玉米、大豆、杂粮等粮食作物为重点,广泛应用耕地保护技术,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72.4万亩、耕地深松面积183万亩。有序建设以滴灌等高效节水措施为主的水地高标准农田和以水平梯田为主的旱作高标准农田74万亩。以“四控”为导向,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耕地质量稳步向好。二是加快推动藏粮于技。以优质高效增粮示范行动和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园区为典型,依托玉米绿色优质节水密植栽培技术模式、无膜玉米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14项技术模式,总结形成4种单产提升典型模式,深挖单产潜力。抢抓农时实施“一喷多促”行动,切实发挥促成熟、提单产作用,护航秋粮稳产增收。三是切实强化良机应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2377万元,补贴农机具29656台套,其中,新安装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1764台,完成精准播种1500万余亩。开展粮食机收减损技术培训1441人次,承办“2023 年全区主要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培训班暨大比武活动”,农作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预计达到85%以上。

通过良田、良法、良机配套,2023年全市预计粮食产量达到132亿斤以上,可实现“十一连丰”,有力助推了粮食增产和农牧民增收。

       二、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持续改善

       作为自治区粮食主产区,赤峰市始终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总抓手,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优化农田基础设施,不断提高耕地质量水平。一是谋划建设新思路。制定出台《赤峰市关于进一步全面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的意见》,从统筹规划机制、拓展融资机制、完善建设机制、强化监管机制、创新经营机制和落实责任机制6个方面,全面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二是推广使用新技术。旱作高标准农田增加集雨补灌工程建设,通过拦蓄天然降水进行补灌,有效解决春季降雨不足,旱地播种难和出苗难的问题,提高旱坡地防灾减灾能力。三是探索联动新模式。以敖汉旗、松山区为试点,引入国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进行高标准农田的土地流转、建设和运营。并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项目受益乡镇和村组形成利益连接机制,采取以工代赈方式推进项目实施,充分调动农民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截至2023年,全市累计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49.15万亩,占全区总任务的17%,总任务量居全区首位。峰市连续在2021年和2022年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年度绩效评价中,被评为“优秀”,全区排名分别位列第3和第2。

       三、持续推进设施农业提档升级,现代化生产水平全面提高

       赤峰市以打造国家现代设施农业强市为目标,以稳步扩面、提质增效、均衡供应为导向,因地制宜推动设施农业规模扩大和改造升级。一是树典型,打造国际现代化设施农业示范观摩园区。引进凯盛浩丰、宏福农业、江苏绿港、山东安信种苗等现代设施农业园区,计划投资12.6亿元,完成高端智能连栋温室建设50万平以上,以典型示范引导全市设施农业向标准化、数字化、智慧化方向迈进。二是强谋划,打造自治区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示范区。率先在全区启动设施农业改造提升行动,按照《赤峰市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7年)》,创造性提出“普及型”、“升级型”、“高端型”三种改造提升方式,以加装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和自动环境控制系统为基础,计划到2027年全市完成现代化提升面积58万亩,建设8个“万元地”示范镇。三是抓推进,打造全区设施农业第一县。推动宁城县列入国家级设施农业现代化改造提升整县推进名单,通过改棚室结构、改生产技术、改种植品种、改经营方式、改分配方式的“五改”路径,推动每亩效益增加6000元以上。建设农牧业大数据中心 15 亩,打造产、研、销一体化数字设施农业样板区。四是重保障,谋划包装设施农业项目包。依托农业农村部出台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政策的有利时机,谋划包装了涉及资金362.59亿元的5个项目包,并积极同农业农村部对接,为推动全市设施农牧业产业链升级落地提供了项目库支撑。

       截至目前,全市完成新建改造面积13.28万亩,完成现代化改造提升面积5.63万亩,设施农业产量预计达到510.7万吨,牢牢坐稳内蒙古自治区蔬菜生产的头把交椅。

       四、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农牧业“芯”动能持续强化

       赤峰市始终坚持科技兴农兴牧,依托本地种业发展基础与优势,大力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中国北方种业大市。一是规划先行,搭建“赤峰•中国北方种业大市”的基本框架。制定《赤峰市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对近三年种业振兴工作进行规划部署。二是完善政策,为“赤峰·中国北方种业大市”建设提供全方位的要素保障。制定《赤峰市加快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鼓励企业发展等7个方面,拿出17条含金量极高的加快种业发展硬措施,整合2440万元项目资金,将种业振兴500万元引导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三是抢抓机遇,推动“赤峰·中国北方种业大市”建设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建设9个看禾选种平台,共展示示范了770多个品种,组织1.2万人次进行了观摩,遴选并向自治区及各旗县区推介了15个农作物主推品种。同时充分利用我市种质资源丰富、科技能力突出的优势,争取到内蒙古东部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内蒙古赤峰市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测试评价站建设项目、3项自治区育种联合攻关牵头项目。

       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丰富我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培育出广适、高产、优质、高抗的农作物、畜禽新品种,建成一个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齐全、测试手段先进、科学高效的内蒙古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测试评价站,满足本区域未来15年DUS测试技术、国家品种区域试验及品种展示示范需求,我市种业振兴工作走在全区前列。

       五、积极推进畜牧业提质增效,重要畜产品供给稳中有进

       赤峰市坚定实施“双增双优”发展战略,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步伐,持续推动畜牧业提质增效。一是科学谋划高质量发展路径。印发《赤峰市推动肉牛生产高质高效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7年)》、《赤峰市推动肉羊生产高质高效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7年)》,明确全市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思路和任务目标。二是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依托畜牧业良种补贴等项目,加快优良品种推广,逐步形成与区域生产布局相匹配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三是提升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通过抓大户、建小区、树典型、带群体等发展模式,引导养殖场(户)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扩大养殖规模,制定饲养管理规程,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据行业统计,2023年6月末,全市牲畜存栏2210.6万头只,同比增长5.82%,位居全区首位。其中,牛存栏362.2万头,同比增长12.08%,居全区第二;羊存栏1423.4万只,同比增长4.76%,猪存栏357.1万头,同比增长7.36%,禽存栏3629万只,同比增长5.56%,均居自治区第一。

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目前赤峰市农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面向未来,全市将继续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抓手,以农牧业提质增效、农牧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在农牧业大市向农牧业强市奋进征程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不断厚植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底色,奏响乡村振兴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