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红色史话》 军旗红——冀察热辽子弟兵的卓越贡献

2024/08/01  浏览量:   作者:于天慧  来源:赤峰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的8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全国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大反攻,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武装,向日寇及其走狗展开全面的反攻,为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而斗争。8月10日至11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连续发布7道受降和进军命令,命令各解放区武装部队向敌伪发出通牒,限其在一定时间内缴械投降;命令各地人民军队积极举行进攻,迫使敌伪无条件投降,收复包括东北在内的一切失地。其中第2号命令指示:原东北军吕正操所部由山西、绥远现地,向察哈尔、热河进发,原东北军张学思所部由河北察哈尔现地向热河、辽宁进发,原东北军万毅所部由山东、河北现地向辽宁进发;现驻河北、热河、辽宁地区之李运昌所部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

       一、解放区军民大举反攻

毛泽东的号召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下达后,对日伪军的大反攻作战在各个战场上全面展开。中共冀热辽区党委、军区在收到延安总部的第2号命令后,于8月12日在河北省丰润县大旺庄召开区党委紧急会议,研究制定了执行延安总部第2号命令的具体方案,确定部队出兵东北的任务:一是配合苏军作战,消灭东北和热河的日伪政权;二是收复失地,接管城市,建立人民政权,收缴敌伪武器资财,扩大部队;三是为后续部队和干部开进准备。决定成立由李运昌、朱其文、焦若愚、李荒和王亢等组成的中共东进委员会和冀热辽挺进军前方指挥所,李运昌任书记兼司令员。会议决定,由李运昌率领冀热辽军区八个团、两个支队加一个营共13000人,以及四个地委书记、2500余名干部,分三路北进:

一是西路。由冀热辽十四地委书记李子光和军分区司令员舒行率第十三、十四两团2000人,出关进入承德、热西。

二是中路北进挺进热中、热南、热东,由第十五军分区司令员赵文进和第十五地委副书记宋诚率第十一团、五十一团3000人,于8月17日出长城喜峰口,入平泉与苏军会和,向宁城、赤峰、乌丹和建平、凌源、朝阳、新惠挺进;

三是东路北进由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副政委唐凯率第十六团、第十八团及部分地方武装4000人,8月28日出关,在绥中与苏军合为一处,31日收复山海关。9月4日进驻锦州,9月6日抵达沈阳,并与苏军代表赴延安汇报。

李运昌司令员则率北进二梯队军区直属队、特务营、尖兵剧社、冀东第十五团、第四十六团和地方干部,共计6000人,迅速向关外进军。

大反攻的命令鼓舞了冀察热辽边界地区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军民,热河人民无不欣喜若狂,庆幸终于盼来了这一天!解放区人民踊跃参军参战,人民群众碾米磨面,赶制鞋袜,支援前线;自卫队组成担架队、运输队,参加运送伤员、物资及各种后勤工作:民兵则编成班排等战斗组织,配合主力部队,区队、县支队、区小队等地方武装,以按级升编的办法,编成正规部队,开赴大反攻前线。这样,冀热辽地区的主力部队由1945年1月的10个团,到1945年9月已扩大到27个团。

坚持热河"无人区"斗争的人民更是欢欣雀跃,唱着"天明了,天亮了,'无人区'人民解放了"的歌曲,走出深山老林,配合主力部队和"集家"区人民,捣毁警察所和牌、甲等伪政权机关,镇压罪大恶极的汉奸、特务,拆除"人圈",返回故里,重建家园。冀察热辽边界地区军民掀起了"大反攻"的热潮。

       二、进军东北,收复失地

冀热辽地区的党和军队,多年来一直肩负着挺进东北,收复失地的战略任务,对进军东北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当得到苏军出兵东北的消息后,就积极酝酿进军东北,配合苏军作战。

向辽、吉地区进发的是由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副政委唐凯率领的东进军先遣纵队。于九月四日,收复锦州,成立了中共辽西地委、专署和锦州卫戍区司令部。

9月6日,冀热辽部队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接管了沈阳市的政权。后来,十六军分区部队又分别向辽宁全境和吉林进军,解除了近万名伪军武装。

9月14日李运昌率冀热辽军区第二梯队十五团、四十六团、四十七团、军区直属队及特务营5000余人出关,沿北宁路前进。旋即成立辽宁省行政公署,朱其文任主任,成立沈阳市政府,白希清、焦若愚任正副市长。18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在沈阳正式成立,东北的各项工作全面展开。

在冀热辽部队挺进东北的同时,热察边境地区的平北军分区也奉命向张家口方向挺进。平北军分区政委段苏权率主力第十团、第四十团和教导大队由赤城出发向张家口挺进。与友邻部队配合,经3天连续猛烈进攻,于23日下午收复了张家口,毙伤俘日军200多名,伪军、伪警2000多名,缴获枪炮等大批军用物资,活捉伪蒙疆政府副主席于昌卿和伪张家口市市长韩广森等,为建设冀热察根据地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三、日本投降,赤峰地区全境光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很快传遍赤峰地区全境。冀热辽挺进军中路军赵文进,宋诚部和西路军舒行、李子光部,越长城向热河北部和中部进发。分布在冀热辽地区各地的八路军游击队、地下工作人员也纷纷起来,配合苏联红军、八路军,围据点、拆"人圈",接收敌伪政权,很快收复热河全境。

冀热辽挺进军中路军是由第十五军分区的第十一团、第五十一团组成的,约3000多人,由分区司令员赵文进和地委副书记宋诚率领,8月17日从喜峰口出关,向平泉,赤峰猛进。首先摧毁青宽地区的"无人区",然后在宽城附近收编伪满洲军一个旅,进至平泉,与苏军会师,并分兵进击宁城、凌源,直达赤峰。

冀热辽挺进军西路军是由第十四军分区的第十三团、第十六团各一部及已在热西的挺北第一支队组成的,共有2500余人。在军分区司令员舒行、政委李子光率领下,8月19日越过长城,进入热南"无人区",冲破兴隆县地区国民党的阻挠破坏,促成即将接受国民党委任的伪第五军管区西南地区司令黄方刚和伪兴隆县长于佩珊率所部2万余人起义,独立收复兴隆县城,成立县委、县政府,尔后西路军挺进承德,与苏军会师。

在冀热辽各路大军挺进热河的前后,原在冀察热辽边界地区坚持"无人区"斗争的八路军游击队、武工队及地下工作人员,在收复热河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热中和热北地区,8月17日,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王逸伦与苏联红军会合,组织队伍,扩充武装,与苏军联合剿灭日伪残余武装,维持赤峰、平庄(建平县城)、乌丹一带治安。宁赤办事处主任张立文,24日接收了宁城县马占城子大村伪政权,25日接收了大明城伪政权,尔后带游击队开赴赤峰,组建赤峰市(城区)政府,张立文任市长。由冀中解放区到热北的张英信以八路军身份收编了驻防喀喇沁右旗王府的一部分伪军,也组织起一支游击队。到9月份,成立赤峰县委、县政府,县委书记陈光,县长李继昌,张英信部被改编为赤峰县支队。

冀热辽部队挺进热河后,经一个多月作战,消灭和改编伪满军3个旅、12个讨伐队和20余市县的伪警察队约2万余人,并促使伪满洲军黄方刚部万多人起义,收复了热河全境.

       四、发展壮大东北解放区,冀热辽子弟兵作出卓越贡献

日本投降时,冀察热辽军区部队不到三万人,到一九四七年八月,冀察热辽军区主力部队扩大到二十万人,编成第八纵队、第九纵队、第十一纵队三个纵队,五个独立师,两个骑兵师,一个炮兵旅。经过整军和战斗锻炼,已成为一支英勇善战的野战部队。地方部队也很快地发展壮大,逐步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冀察热辽分局、军区在应对国民党全面进攻,独立切断北宁线,连接东北华北根据地,壮大东北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军区司令员程子华率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及其第八纵队、第九纵队、第十一纵队及若干独立师、骑兵师、几十个二级步兵团,成为东北野战军重要力量。在中共中央冀察热辽分局领导下,冀察热辽军区向东北输送兵源37万人,其中赤峰地区就动员四个骑兵师、一个骑兵旅、七个步兵团的兵力,有80000余名赤峰子弟兵参军,有7000余名子弟兵捐躯疆场。当时东北野战军的八纵、九纵、十一纵等均来自冀察热辽,有力支援了东北解放。

1947年4月,中共中央冀察热辽分局第一次党代会在赤峰林西县召开。中央分局书记、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为程子华,政委黄克诚,副司令员李运昌、陈奇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黄火青,参谋长黄志勇。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地方军、野战军分开的精神,在9个野战旅,10、4万人基础上,冀察热辽军区决定加快扩大部队规模。1947年8月组建了黄永胜(后段苏权)、刘道生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辖二十二师、二十三师、二十四师;詹才芳、李中权第九纵队,辖二十五师、二十卞师、二十七师。除此之外,冀察热辽军区组建了独立一师、二师、三师、六师、八师和骑一师(朱德骑兵师)、骑四师、独立四师、独立五师及冀察热独立七师共20万大军。不久建立以贺晋年为司令员,陈仁麟为政委的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除此外,冀察热辽各根据地还有几十个团的地方武装。

八纵、九纵成立后,参加了1947年东北秋季攻势,刚一亮相就取得了重大胜利。八纵接连在梨树沟门、九门台战斗中取得四战四捷,随后又奉命对北宁路、锦承路进行四次破袭。九纵也不甘示弱,出关第一仗就在杨家围子取得歼敌5000余人的大胜,随后又进行了朝阳攻坚战、义西作战。在整个秋季攻势里,八纵歼敌2.8万余人,九纵歼敌1.1万余人。随后的冬季攻势里,八纵在新立屯战斗中全歼国民党第26师。九纵千里转战,先后进行了四次较大的战斗。在冬季战役,八纵歼敌5610人,九纵歼敌1900余人。八纵、九纵虽然是东北野战军的新部队,但是在黑土地上连战连捷,很快成为主力部队,八纵司令员黄永胜更是因为指挥作战骁勇,被调往东野主力第六纵队担任司令员。第十一纵队由东北著名的“剿匪将军”贺晋年担任司令员。十一纵编成后,配合华北野战军发起冀热察战役,先后进行象鼻子山、隆化、昌黎等战役,“战斗英雄”董存瑞、郭俊卿就出自该纵队。十一纵和兄弟部队一起解放了热河和冀东全境,在地理上将东北卫立煌集团和华北傅作义集团分割,为取得辽沈战役胜利和发动平津战役奠定了基础。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的第一枪也是由第十一纵队这支冀热辽子弟兵打响的,十一纵和热河的3个独立师奔袭昌黎、滦县、北戴河一带作战,截断了北宁路这条连接关内外的交通大动脉,彻底堵死了华北国民党军从陆上增援东北的道路,后来国民党军被迫从海上支援锦州,这也埋下了他们塔山失利的伏笔。十一纵这支新部队朝气蓬勃,在北宁线战斗结束后昼夜兼程北上,与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一起参加锦西、塔山一带的防御作战。四纵在塔山阻击了六天,而十一纵则在塔山和整个锦西地区坚守了二十一天。十一纵队指战员在这片绝境之地与敌人寸土必争,坚决死守,特别是第三十三师九十七团阵地尤为惨烈,不少战士被埋在炮火轰塌的沙土里而牺牲。此役,十一纵队共歼敌2万余人,彻底打消了国民党东西两路大军驰援锦州的设想。没有十一纵长达21天的流血牺牲,辽沈战役的进程肯定将换一种面貌呈现出来。

八纵、九纵参加了锦州战役,攻克了锦州城。随后,又参加了辽西会战。八纵先是急行军200里在大虎山南翼阻击国民党王牌新六军,随后奔赴六间房一带死死堵住廖耀湘兵团南撤的去路,当廖耀湘兵团转身回逃时,又奉命向西北迂回穿插,将其逃回沈阳的路再次堵死。八纵的这一系列战斗堪称精彩,与黑山阻击战交相辉映,保证了辽西会战的最后胜利。九纵则从锦州直插营口,追歼逃敌,解放了营口,阻绝了大部分敌人从海上逃跑。八纵封堵了廖耀湘集团逃回沈阳的路,九纵封堵了廖耀湘集团从海上逃跑的路。廖耀湘集团四处碰壁,等待他们的命运就是被东北野战军各部围歼,最后全军覆灭了。

冀察热辽子弟兵三个纵队联手,共同在辽沈战役中上演了高光时刻。

1948年11月13日,根据中央军委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第四野战军第八纵队、第九纵队、第十一纵队分别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五军、四十六军、四十八军。1948年12月到1949年1月,他们相继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其中四十五军一三五师攻占天津金汤桥,四十六军俘虏了天津市长,四十八军参与围困北平,迫使傅作义最后接受了和平谈判,平津战役取得全面胜利。

这三支部队后来随第四野战军南下,解放了中南大地。后来,四十五军(与四十四军合并为五十四军)、四十六军都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1947年热北形势稳定以后,赤峰地区所属军分区各部队、各县支队树立一盘棋思想,向主力部队、野战部队大批量输送干部战士,大力度输送兵源支援东北和全国解放,。1948年11月,东野第十一纵队改称第48军时,贺晋年任军长,陈仁麒任政治委员,所辖5个师中,一四四师、一六一师均为赤峰子弟。其中向由韩梅村任师长、钟辉任政委的冀察热辽独立六师输送战士6058人,输送干部298人,包括钟辉、张荣森、周志坚、崔同喜、张彦兴、张绍卿、李天增等一批共和国将军,涌现了战斗英雄董存瑞、郭俊卿等。 1947年7月始组建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三师时,师部由第二十二军分区(乌丹分区)机关与第二十一军分区(热辽分区)机关一部组成,其下辖的3个团中,大部分为地方武装。以昭乌达军分区为基础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八师,师长钟辉琨,政治委员邱仁华,该部包括热北独立营、林西等数个县大队,其中五零四团就是以林西县支队为基础,又在附近旗县招收了部分新兵,组成的2500人的1个主力团。

解放战争时期,赤峰地区是热河稳定的后方,人民群众纷纷送子当兵,有力支援了东北解放和全国的解放事业。据史料载,1946年12月一一1948年12月,西拉木伦河以北的旗县参军总人数多达22853人。仅阿鲁科尔沁旗就有3626人参军。林西县解放战争时期参军入伍8000人。林西史志载:当时林西人很自豪,林西儿女多壮志,八千子弟去当兵!入伍者就占了全县总人口8、89%。西拉木伦河以南旗县参军的平均占人口6%;最多的是惠东县(敖汉旗),占人口11%。

贡献了三个野战军、涌现出两位兵团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程子华、黄永胜),冀热辽子弟兵以后来者的上佳表现,对第四野战军发展壮大和全国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于天慧)

       参考文献:

著者:第四野战军战史编写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

著者:邓一民·《热河革命史》·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15年4月。

著者:承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著·《承德抗战伤亡损失调研—历史作证》。

著者:赤峰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赤峰市革命老区发展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23年12月。